邱易也暗思道:郡守趙謙竟被如許一群蠢賊擊敗數次,真叫人想不明白。
邱易點頭稱是,說道:“龔縣君固然有才,但其膽小過火,將來或有獲咎高官或冒犯律法之事產生。其對朱邱兩家固然有恩,但也屬相互之好處糾葛,而非信義之交,卻不成傾家以報,需量力而為纔是。”
邱易將一罐熱氣騰騰的粟米粥遞給邱瑞,問道:“此戰過後,汝南一郡黃巾賊便如秋後之花終歸於土,不知你與朱勉另有何設法?”
邱易笑道:“那就承瑞弟你之吉言了……啊呀,賊人差未幾已過三成萬五之眾,該速速出兵了。”
二十年後,趙氏下宮之難,族人大部被誅,隻餘趙氏孤兒趙武一人。端賴韓闕的反哺報恩大力扶助,趙氏孤兒趙武才氣重新回到晉國的朝堂中安身,終究成為晉國的六卿之首,初創了趙氏複興之業,為厥後的趙、魏、韓三家分晉打下堅固的根本。
邱瑞岀掌與邱易相擊,說道:“平生一世的好兄弟。是了,大兄,你將來欲要以何種姓氏為名?”
錢軍候勸道:“邱軍司馬,賊人無舟,渡河堅難,我部隻在三五裡範圍內殺敵便可,瞥見餘賊渡河,退回便是,何需憂愁太多?”
未幾時,北城門大開,蘇橫一軍三百騎驀地凸起,殺向竟在河邊肆意烤火的萬五賊人。賊人們大恐,麵對氣勢洶洶打擊而來的三百鐵騎,頓時亂作一團。此時也無賊將出麵號令,賊們人隻得自發性的抱團抵當,或發急的四散而逃。
邱易笑道:“這是天然,至死穩定的親兄弟。”
邱瑞等將齊齊喜道:“恭喜主將,道賀主將,此賊雖眾,半渡可擊也。”
邱易倉猝稟道:“賊人早有精兵返來,已陰渡鯛水,伏於一側籌辦突襲我軍,以是我才命令敲響金鉦。”
龔彰撫須大笑道:“好好好,賊人既然不知死活,那我軍也不消過分客氣。全軍速速食用午餐,待敵半渡後,中護軍部先岀,其他各部見機攻敵,務必破賊半數之軍。”
邱易止住了邱瑞的勸言,說道:“在召陵二十一年,待得不甚高興,欲要四周逛逛,以舒緩愁悶之情。隻是這贅婿之名,還需你為我好好向朱氏分辯分辯,莫要弄得將來如仇寇普通便好。還是好合好散吧。”
邱易沉默了一會,說道:“我非邱氏親子,還是改成他姓為好。或許我會在他處另開一宗。”
邱易如有所思的說道:“我對春秋時晉國的韓獻子非常的敬慕,欲要以韓氏為姓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