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翰林_第一百一十章 抗倭大任(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他們的首要兵器是刀槍弓矢等冷兵器。至於穿戴,倭寇大多裸身而戰。和倭寇比擬,明軍固然也是冷兵器為主,但陣中的熱兵器很強大。

南京十三門緊閉,傾城百姓皆點上城,堂上諸老與各司屬分守各門,雖賊退尚不敢戒嚴。

事出倉促,並且對敵情一無所知,南京舉城鼎沸,軍民皆驚。當時在南京最大的官員——兵部尚書張時徹倉猝命令封閉城門,並號令市民自備糧械,登城保衛。

樂文冇想到他當上海巡檢使的第一天,就有倭寇擾亂本地四周的漁民。

但是倭寇和明軍的正規軍比擬,倭寇的兵器設備可謂粗陋。

這夥倭寇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如同特種軍隊一樣的戰役力。《籌海圖編》裡驚呼:“蓋此五十三人者,滑而有謀,猛而善鬥,殆賊中之精選,非常賊也!”

一股僅53人的倭寇,洗劫浙、皖、蘇三省,直逼稀有萬明軍駐守的留都南京。

此事的目睹者,時任南京翰林院孔目標文人何良俊在條記裡,忿忿不高山挖苦道:“賊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與之相對兩陣,殺二把總批示,軍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

比如火繩槍,明朝稱為鳥銃,鳥銃射程遠,可達300米,準度高,殺傷力大。盔甲方麵,明軍基本身著鑲著銅釘的簡便棉甲,頭戴高大的鐵盔,不管是式樣還是堅固程度,都遠勝“裸身跣足”的倭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