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誠說道:“童生試的問策考的是心與誌,如果故意無誌,或是有誌偶然,都會丟分。”
趙承擱筆不寫,聽他說些甚麼。
鄭玉誠還在默誦,俄然聽到趙承已經冇有了聲音,展開眼看去,隻見趙承神情難過,望著牆邊的紫竹叢發楞。
並且他發明趙承的吹奏的確很好,不但曲聲美好,並且節拍感極強。
看著小女孩一蹦一跳的跑去牆邊竹叢旁玩耍,趙承俄然就想起了周如霜小丫頭,也不知她現在在那裡,過得好不好。
不過大家有大家的造化,將來趙承會走上一條甚麼樣的路,可否順利考入殿試,都還是未知數。
《步步高》是一首很有特性的民樂。樂譜出自於後代,非常風行。
趙承拿到唇邊試了一下:“可惜,冇有葦膜,吹不出聲響。”
“小子,吹得不錯,下次老夫再去垂釣的時候,帶著這根笛子去,無聊的時候也吹上一曲,何其落拓。”
鄭玉誠把書放在一旁道:“好了,老夫也餓了,臨時放下,吃過午餐再說。”
“大哥哥吃糖。”小女孩把手裡的糖遞給趙承,想要分給他一些嚐嚐。
鄭玉誠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感覺除了輕巧以外,還很有喜慶熱烈之意,是一首極佳的曲子。
看到趙承奮筆疾書的模樣,鄭玉誠感覺彷彿看到了年青的本身,當時的他一樣是學習經義最為當真的一個,不然又如何會做到燕州經學的位置。
趙承的手腳很敏捷,用不了半個時候,一支苗條筆挺的竹笛就已經做好了。
但是鄭玉誠顛末宦海的沉浮以後,反倒是感覺,年青時並不懂如何仕進,隻曉得如何學習。
鄭玉誠說道:“上好的笛膜我倒是有,不過你得吹奏一曲來聽聽。”
除了定音孔比較費事一些,其他都很快弄完了。
冇過量長時候,陣陣香味傳來,本來是野雞燉煮出來的香味飄了出來。
“從現在起,就專攻縣試,府試省試所觸及到的部分,臨時不消去管,不然的話,你的精力再多也是不敷用的。”
實在這個事理趙承也懂,但是他實在是不懂如何去畫重點,這《五經公理》看起來,幾近每一本書都是重點。
現在想這些東西還為時過早,如果真有一天趙承能夠躋身宦海,再講也不晚。
鄭玉誠道:“縣試相較府試,要簡樸很多,府試又較省試簡樸很多,到了省試的時候,纔是重中之重,這三步每一步都很首要,草率不得,要細心考量。”
“大哥哥,你做的這是甚麼呀?”
趙承豈會怕這個:“那我就吹個步步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