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8日,當劉鼎部長等揹著新槍到總部彙報時,遭到彭德懷、左權、劉伯承等總部首長的高度讚美,定名為“八一式”。在抗日戰役期間,八一式步槍共製造這類槍一萬多支。
當時的兵工部部長真名叫劉鼎,是八一式步槍項目標首要賣力人。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就大量利用八路軍兵工部自主製造的新式兵器
以下內容絕非小說,而是真正的汗青:
八一式步槍接收了捷克式、漢陽式、三八式等國表裡步槍的長處,從黃崖洞兵工廠的技術、設備、物質前提解纜,安身於適應我軍遊擊作戰的特性,顛末幾次實驗,於1940年8月1日研製出一種重量輕、體積小、射擊精度高,便於兵士照顧,利用工緻的新型七九步槍,這類步槍比淺顯型步槍短10厘米,形似馬槍,故又取名“八一式步馬槍”。全槍僅3.36公斤,口徑7.9毫米,射擊精確,采取主轉動出式三棱刺刀,矯捷矯捷,實戰結果不但優於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槍,也優於束縛戰役中的美國造步槍。(獨一的缺點就是用了質量不太好的軌道鋼,要曉得百團大戰期間的抗日軍民喜好扒鐵路不是彆的冇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