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來至北海,孔融當即親身歡迎,兩邊禮遇過後,糜竺也不講甚麼客氣話,忙取出陶謙的手劄道:
此中便有管亥一個,這管亥是上五卷第三卷,學得本是符印方麵的道術,不過管亥資質不佳,難悟其大道。故而雖有承平道術之奧義,倒是一知半解,難通其義,雖是如此,管亥也可稱的上是黃巾軍中狡狡者,是黃巾軍中四道十一傑裡十一傑中第五傑,這四道天然是隻習道者,而這十一傑裡卻個個是體修中的妙手,管亥能排的上第五傑,足見其能。
“我與陶恭祖(陶謙字恭祖)交好,又有子仲(糜竺字子仲,前人比較費事,固然馳名,但為表親熱,常常稱其字)親來,怎能不出兵?隻是,我與曹操無仇,急派兵不當,不若先譴人送書合解,如其仍執意要攻打,再發兵討之不遲。”
糜竺此時往城下一看,隻見賊兵無數,不由心憂,卻見那中心站著一將坐在跨下頓時罵陣,看著此人,糜竺心中不由一震,他雖是被禁了道法,但眼睛卻不瞎,目睹此人雖是身上妖氣震震,但模糊間,竟能看出一絲佛氣,這妖氣中竟隱著佛氣,當然,隻是那麼淡淡一絲佛氣,糜竺不由心中猜疑。
“曹操以報仇之名圍攻徐州甚矣,望明公脫手相救。”
管亥見孔融不卑不亢,心中有氣。孔融一介文人,還敢如此張狂,便舞刀而上,殺了疇昔,孔融帳下一員小將宗寶拍馬而上與管亥戰在一處。宗寶雖未習神通,卻也很有些技藝,師從長眉真人,屬於正宗的體修一途。
誰知張角隻讓他飲了碗符水便病癒了,自此管亥便一心跟了張角。後張角黃巾叛逆,教眾無數,管亥便成了他部下一員虎將。張角號承平道人,神通了得,不過他成秉師命,此書不成予外人看全。就是說你能夠傳給彆人,但不能傳全,不然必有大難。張角不知師命為何,不過也冇敢違背師命,他將承平道術分為上五卷與下五卷,各傳了部下將領任其自行學習,各憑資質。
管亥嘿嘿一笑,接著麵色一沉道:
管亥靠這一身虎力在這黃巾軍中占了一席職位,隻是厥後張角在天兵圍下敗亡,管亥卻逃了出來。管亥對張角斷念蹋地,固然張角已逝,不過其誌不冥,管亥便持續在青州行他的黃巾叛逆,也是深得民氣,擁兵萬餘人。隻是都是農夫,鋤頭鎬頭就參軍了,卻哪有甚麼餘錢來扶養這麼多人,不久便軍資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