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阿誰軍迷朋友把他從緬甸老兵那邊聽來的這個故事講給我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能夠是關於“降頭術”的故事,而“降頭”的來源,就是那些被當作食品的牛羊。
或許,妖怪也會將妖怪擺上本身的餐桌吧。
厥後我翻閱了一些質料,發明瞭一段牟田口廉也暮年的經曆,他厥後開了一家餐館,名字叫:ジンギスカンハウス。略懂日文的朋友都曉得,這裡“ジンギスカン”到底是成吉思汗還是烤肉的意義?
究竟上,這是一個當時在日軍中退役的緬甸籍老兵所講的一個故事中的一部分,而導致這兩個嚴峻錯覺的啟事是日軍真的看到了“向北撤退的英軍兵士”以及“勇猛善戰的大量英軍”。
日軍第33師團度過親敦江後,師團主力分為擺佈翼兩個突擊隊。為夾攻毀滅鐵定、通讚地區的英印第17師,兩個突擊隊在3月15日到18日之間彆離進到通讚東側及辛格爾地區,這時,具有汽車千餘輛的英印第17師,正遵循後撤的號令,行進在通讚南北一帶絕壁峭壁上的羊腸小道和曼尼普爾河的深山峽穀之間,被日軍追咬住。牟田口中將接到這一環境的陳述後,大為高興。
但是,當該師團右翼突擊隊插進英印第17師的心臟部位的一個關鍵地點吐特姆後,統統軍官和兵士都產生了一個錯覺,他們以為英軍已向北麵逃脫。以是便放棄了吐特姆這個關鍵而向東側的山穀集結。導致了該地點又被英印軍隊重新占據了;彆的,右翼突擊隊在與英軍苦戰時,弊端地以為英軍氣力要遠遠超越本身,以是突擊隊批示官向師團部發瞭如許一份電報:“燒燬了暗碼本、措置好了軍旗,以全數捐軀的決計停止戰役。”柳田師團長接到這份電報,誤覺得該突擊隊要全軍毀滅,因而便號令他們臨時撤退以儲存力量,這就為英印第17師開放了一條退路,英軍帶著數百門汽車牽引的大炮勝利向英帕爾方向撤退,而實際上英軍當時已經籌辦投降了。
<!--章節內容開端-->1944年3月,英軍與日軍在緬甸展開狠惡交兵,日軍駐緬甸15軍司令牟田口廉也親身帶領第15軍的3個師團以及緬、印、泰聯軍共約10萬人的兵力,結合15軍直轄野戰重炮兵聯隊,開端強渡欽敦江。這便是汗青上聞名的“英帕爾會戰”的開端。
為了彌補給養,日軍網羅了本地大量的活牛、活羊作為口糧,趕著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