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宮裡的活祭
2、五音橋下的奧妙
暴雨滂湃的深夜,17歲的周明遠被父親拽進祠堂。供桌上燭火搖擺,映著牌位上的名字——周德海(1889-1912)。“記著!周家子孫永久不得踏入清東陵半步!”父親將族譜重重拍在桌上,泛黃的紙頁間滑落一張吵嘴照片:一群清朝裝束的人僵立陵墓前,臉部被銳器劃得支離破裂。
1997年秋,承德市隆化縣四道溝村。
1、祖訓與異象
喜好詭案密檔請大師保藏:詭案密檔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警方封閉動靜的那天,清東陵景區新增了第146對石像生——那是個穿當代衝鋒衣的年青女子雕像,手中捧著部鏽跡斑斑的手機。
2023年腐敗,承德某高校汗青係辦公室。門生陳雪遞上一卷泛黃圖紙——這是她在清東陵景區做義工時,從燒燬庫房翻出的1937年日軍測繪輿圖。圖紙上,孝陵七孔橋(即“五音橋”)被標註為“嘗試區A-7”,橋底用紅筆勾畫出一處地下浮泛,旁書:“聲波共振非常,疑似祭奠坑”。
5、循環謾罵
“您見過會唱歌的橋嗎?”
當夜,周明遠帶著三名門生潛入景區。月光下的五音橋泛著青白光芒,門生李航用登山杖小扣橋欄,“do、re、mi…”的音階竟在沉寂中流淌。“不止五音!”陳雪俄然指向手機頻譜儀,橋體震驚頻次在300Hz處構成詭異峰值——這恰是次聲波中會引發人類驚駭感的頻段。
霧中傳來鑾鈴聲,一列身著素縞的送葬步隊平空閃現。抬棺者腳步踏實,紙錢漫天飛舞,為首老者機器地吟唱著:“金龍壓頂,白虎銜屍,朱雀折翼,玄果斷足…”門生張昊顫抖著舉起相機,閃光燈亮起的頃刻,那些“人”齊齊轉頭——他們眼眶浮泛,嘴角卻掛著誇大的笑。
最駭人的是中心石台:十三具穿戴護陵衛禮服的乾屍呈膜拜狀,圍著一口青銅甕。甕內伸直著孩童骸骨,天靈蓋被鑽孔,脊柱纏繞金線——這竟是活人製成的“地脈錨”。陳雪俄然慘叫,她的影子在牆上扭曲成清朝官服男人,脖頸處金線閃動。
3、影壁山上的送葬隊
“鐺——鐺——”
序幕
二十年後的深夜,已成為汗青係副傳授的周明遠在檔案館發明一份1912年的《京華時報》,頭版鮮明寫著:“東陵護陵衛隊十三人暴斃,死狀古怪,雙目灼穿”。而報導配圖竟與族譜中的照片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