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在甬道炸響的頃刻,我撲倒蘇傳授,槍彈擦著她耳畔打入族譜。特警破門而入時,隻見文物局專家舉著冒煙的配槍,胸牌在礦燈下泛著寒光——編號恰是銅匣裡缺失的第七枚銀元數字。
如需查閱完整地理座標與汗青原型,可參考陽泉市誌第7卷《工礦紀略》及《晉東軍事要塞調查陳述》。
02 消逝的兒歌
結案三個月後,我收到個匿名包裹。民國氣勢的信箋上寫著:"十二銀元鎮邪祟,七枚歸位五魂安。煩請李警官將殘剩五匣分置於:桃河改道處、娘子關電廠煙囪、陽泉三中老槐樹..." 落款處印著保晉公司公章,日期倒是2025年2月18日。
本相在礦井透水變亂檔案中浮出水麵。
2014年秋,陽泉礦區燒燬的17號豎井傳出怪事。
結案陳述顯現:
我作為刑偵隊長帶隊勘察時,在礦車軌道裂縫裡找到個鏽跡斑斑的銅匣。匣麵鏨刻著"同治六年孟冬,保晉公司封存"字樣,內部整整齊齊碼著十二枚帶編號的銀元,每枚都沾著暗褐色汙漬。隨行的文物局專家俄然麵色煞白:"這是當年礦難封井時,給死者家眷的撫卹金......"
第二具屍身呈現在礦區後輩小學舊址。
追蹤信號源至燕子山防浮泛時,我們發明瞭更驚人的構造。
03 地底三重門
通風管道傳來孩童哼唱聲,循聲追至岔道口,岩壁上用硃砂寫著"貪者入貪吃道,嗔者入修羅道,癡者入牲口道"。趙德海的洛陽鏟正插在貪吃道入口,鏟頭沾著與銅匣銀元不異的氧化銀成分。蘇傳授顫抖著指向鏟柄刻痕:"這是晉商票號的密押,代表‘見死不救’..."
---
喜好詭案密檔請大師保藏:詭案密檔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民國期間的礦道竟與七十年代備戰隧道相連,構成三層立體迷宮:最上層是日軍細菌軍隊嘗試室殘骸,中層充滿1958年大鍊鋼鐵的土高爐,底層則有完整的水銀防腐墓室。當手電掃過墓牆銘文時,隨行的汗青係傳授蘇文瑾俄然癱坐在地:"這...這是明初代王的謾罵!"
退休西席張淑芳吊死在會堂橫梁上,腳下散落著寫滿算式的草稿紙。死者脖頸處纏繞的並非繩索,而是染成血紅色的粗麻礦工服。最古怪的是,她右手緊攥著張泛黃歌譜,題目鮮明是《陽泉礦工謠》——這首在本地口耳相傳百餘年的兒歌,歌詞竟與銅匣銀元編號完整對應。
01 礦洞裡的古銅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