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號令後的花房義質不敢擔擱,當即帶領兵士從仁川解纜。8月15日,花房義質會同陸軍少將高島鞆之助、水兵少將仁禮景範率1500名日軍到達漢城,籌辦強行進城與朝鮮當局構和。
一貫排外的大院君為日本人的無禮和刻毒所激憤,在大要上對花房表示不再剛強於鎖國的同時,暗中教唆洪淳穆等人藉口為閔妃辦理國葬而一再遲延,並籌辦動員天下兵力擊退日本軍。
“之前有勞馬大報酬我軍刺探動靜,吳某再次多謝了。不知現在朝鮮王宮景象如何?”
光緒二年,朝鮮同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朝鮮的國門今後被翻開;本年又彆離與美國和英國締結了修好互市條約,光緒七年,朝鮮創建了一支新式軍隊——彆技軍,由閔妃的侄子閔泳翊掌管,並且延聘日本人充當教官。
此時在朝鮮,花房義質已經進入仁川府。
本來,朝鮮自同治十九年以來,都是以驪興閔氏為核心的閔妃個人統治朝鮮。閔妃外戚個人通過政變下台,下台後為了標榜與本來的大院君當局分歧,便一改大院君期間厲行的鎖國政策,而以對外開放標榜,表示要“野蠻自強”。閔氏個人效仿中國清朝正在實施的“洋務活動”,決定停止必然程度的鼎新。他們對內遵循清朝總理衙門的形式設立了統理機務衙門,對外彆離派使團赴中國和日本拜候和學習。
吳長慶愣了一下,馬建中看到他的神采,就曉得他並冇有真正瞭解朝廷或者說是天子陛下安排他過來的企圖。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但大要上卻不能透暴露來:“說來是下官的不是,軍門還是聽下官將此次朝鮮兵變的來龍去脈詳細說來。”
聽馬道忠講了這半晌,世人這才把此次朝鮮兵變的來龍去脈整清楚。
朝鮮來人一見到吳長慶等人,當即撲到在地痛哭流涕道。
吳長慶也曉得兵貴神速的事理,略一思考,便叫過一人道:“此人名為袁世凱,現為我營務幫辦,也是一員悍將,便由他帥兩哨軍兵,隨馬大人前去,我率雄師隨後就到。”
世人一聽,笑道:“花房義質,這不是現在帶兵進入漢城的日本人麼?本來這小鬼子當年如此狼狽。”
獲得動靜的花房立即和高島鞆之助、仁禮景範停止了商討,並將這一動靜陳述給了井上馨。
隨即又道:“本年三月,日本大倉組職員兒玉朝次郎、三菱公司職員大淵吉成和東本願寺的和尚蓮元憲誠疏忽開港條約的規定,私行到朝鮮互市港口元山港以外的安邊府遊曆,成果遭到朝鮮百姓二三百人的攻擊,兒玉和大淵遭重傷,蓮元則當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