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之光續_第九章 壬午之變(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丁汝昌見馬建忠自請留下,正中下懷,隨即將船駛離仁川,在馬山浦登岸。留下兩百水兵庇護二人以後,丁汝昌便出發分開。

跟著李昰應的一項項辦法的推行,壬午兵變臨時停歇下去。

自1876年同日本簽訂《江華條約》,被迫開港今後,朝鮮各種社會衝突敏捷激化。為和緩社會衝突,當權的閔妃個人表示要“野蠻自強”,效仿清朝正在實施的“洋務活動”停止必然程度的鼎新。他們對內遵循清朝總理衙門的形式設立了統理機務衙門,對外彆離派使團赴中國和日本拜候和學習。

29日,日本駐朝鮮公使花房義質搭乘英國人的船隻,倉促回到了長崎。隨後,他又乘船倉促回到京都,拜見外務卿井上馨。

得知日本出兵的動靜,朝中本來主和的大臣見日本底子冇有跟朝廷構和的籌算,不得已,也同意了張樹聲的出兵打算。

為了穩固本身的權勢,大力架空異己,從中心到處所任人唯親,拔擢親信。閔妃個人的骨乾人物閔謙鎬、閔台鎬、李最應等人都竊弄威權、貪汙腐蝕,處所官吏更是巧立項目、橫征暴斂。

花房義質沉聲道:“鄙人都監彆技軍被進犯時死了7人,分開漢城的過程中死了6人,一共十三人玉碎。”

因為慈禧的滅亡而被一擼到底的薛福辰,又回到了北洋,仍舊在總督署中任幕僚。此時他手持一封電報,急倉促的跑來找張樹聲。

11日,總理衙門上奏稱:據張樹聲函報,日本現有水兵七百餘,陸軍七百,奔赴朝鮮,我國似宜派兵前去,以觀其變。

彆技戎服備先進,衣裝整齊,軍餉豐富;而新式軍隊的報酬則非常糟糕,竟13個月欠發軍餉。不但如此,閔妃個人還決定擴大彆技軍,減少舊軍隊,將京軍練習都監、龍虎營、禁衛營、禦營廳、總戎廳五營縮編為武衛、壯禦兩營,半數新式甲士被迫解甲。

薛福辰領命而去,張樹聲隨即將日本籌辦出兵朝鮮的動靜陳述給了軍機處、總理衙門,申請出兵朝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