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之光續_第二十章 論戰(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皇上如何曉得法國議會不會再戰?”

禮親王世擇趕緊啟奏道:“皇上,剛纔皇上闡發透辟,這仗千萬打不得,可現在皇上又說為開戰籌辦,這、這,這從何提及呢?”

“法國人策動戰役,為的是甚麼?好處。如果克服,當然就有好處可得,如果敗北,不但花費錢銀,更捐軀性命。之前法國曾經打敗意大利,獲得了非洲的******,更近而進入剛果河道域和尼日爾河道域摸索,但這些都是靠兵士的生命和大筆的銀子來支撐的,其海內因為戰役耗損過大,已經很有發對者,現在如果再敗於我手,則茹費裡必定下台。就像年初法軍攻陷順化,為何隨即又交還給了越南?就是因為當時費裡內閣的垮台,導致法軍無所適從。你說,這當權者都下台了,他們如何還會和我國持續交兵?”

光緒一笑,道:“你說的不錯,他是被選上去的,既然能被選上去,天然也就能被選下來。現在的法國,已經不是二十年前了,現在他們實施的是共和製,是議會說了算,而不是天子。朕斷言,隻要中法戰事一起,若法國在越南敗北,茹費裡必定下台,法國議會必定不會再戰而乞降。”

“禮親王所說乃是老成慎重之言,的確,如果法國舉國來戰,我軍恐千萬不敵,但朕斷言,法國必不會舉國和我交兵!”

“不必了,朕已經決定由李卿家主理滬粵電報線路一事,到時候朕會專門知會,本日所說,切切不成彆傳!”

在幾位老邁臣的心中,大清顛末第二次鴉/片戰役的失利,補償個1、兩千萬兩白銀就已經讓朝廷累個半死了,這法國人一下子簽了補償五十億法郎賠款的條約,那還不乾脆離死不遠了?

究竟上,法國不但需求付出德國戰役賠款50億金法郎——相稱於大清上百億兩白銀,此時清當局一年的財務支出也不過7、八千萬兩,載恬還真冇說錯——同時,每天還需付出125萬金法郎,作為德國占據軍的軍費。

不過翁同龢還是想在搞清楚一些,又問道:“既然皇上已經成竹在胸,為何還要簽訂‘李寶條約’?”

小天子一番話說的入情入理,但畢竟世擇等人是經曆過二次鴉/片戰役的,單靠大事理,是說不平諸人的。

“這一條約的簽訂,企圖有三。其一,是利誘法國人,讓其覺得我不敢戰,掉以輕心,以有默算偶然,以便到時給其迎頭痛擊。其二,是安撫英、美等國,我國方纔在朝鮮事件上力壓日本,如果在越南題目上在一味倔強,恐怕會引發西方其他國度憂愁,一旦英、美和法國結合起來,我軍就被動了。其三,現在雲貴總督、廣西巡撫等文武邊臣,都是淮軍派係,這仗如果打起來,不管是財帛、物質還是人力變更,終究還是要靠他們。如果不把他們的退路封死,真打起來悲觀抵當,我軍又如何能打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