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吃完,又飲了口葡萄酒,見蕭寶月神采微白,似在極力忍耐,便持續講道:
“該案嚴峻,不容有失。自現在起,長史府、郡衙皆禁外出,凡無調派者,徹夜皆宿於兩府當中。受遣公乾,出門必及三人以上,相互監督。各令、文書、牒、狀等一應公文,皆予封存,收捕前下發。明日之事,關乎律法嚴肅,亦係荊州安穩。凡有懈慢不謹,導致動靜泄漏、貽誤事機者,本官必以重典治之!”
而何進所謀者大矣,自以士大夫之首居之,欲儘諸寺人以合人望,故調外兵。士人厭寺人,作史每為何進偏言,而何進又早死,恰是周公驚駭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陳琳言‘大兵合聚,強者為雄’,如何進不死,強者豈有他哉?董卓初入洛陽,步騎不過三千,豈足與進爭?”
蕭寶月說完,飲下一杯冷酒,又道:“周公驚駭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此兩句大有深意。”
王揚敲了敲桌。
“監押文書,驗。”
蕭寶月見此景,差點冇忍住把那碟栗粉糕呼王揚臉上!
兩軍對攻,北軍素畏寺人之勢,兵多降者,故竇武敗。由是知何進召外兵入京之謀,實出於有因。一慮寺人發之倉促,挾詔調兵一戰,如竇武舊事,恐有變故。二以逼宮脅太後,欲儘除寺人。寺人一除,則太後為寡人。使何進得誌,一定不為王莽。此亦太後不肯儘除官宦之故也。
四周侍女目瞪口呆,不敢昂首。打扇的侍女則揮扇如舊。
王揚道:“時候差未幾了,我先回了。”
“那送到哪?”
蕭寶月迷惑地看著王揚:“公子這是甚麼意義?”
王揚一笑:“天機不成泄漏。你席麵訂好點,彆折了我的麵子。”
“城門,畢。”
氛圍一下子變得很溫馨。
決定......臨時忍了......
......
世評每謂何進發昏失智,召引外兵,卻不知考當時典兵之景象與何進之目標。曹操言誅寺人,謂‘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此意殺寺人為首者以謝天下。然當時士大夫與寺人已成水火,勢不能兩存,而太後意又不定,故曹操言雖易而實難行。且寺人間各權勢,非統於一人之下,便真找出一“元惡”殺之,恐怕不敷鎮惡,反驚餘黨。不過若行事恰當,一定不能穩住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