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_第114章 核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本王做主?本王做主就是本王把這個決定權交給你。”

交你妹!

巴東王問柳憕道:“你既然說他身份可靠,又為甚麼要查州裡的留檔呢?”

王揚笑道:“要不查一下也行,能夠安某些人的心。”他略一停頓,“不過也不能白查,畢竟有損我的名譽,如果查出來冇題目,那提出調查的人是不是該給我給個交代?”

不要被他騙了!

“王爺,下官覈驗已畢。”孔長瑜呈上長匣。

就這麼個明擺著的事,偏生巴東王還要多一此問。

“州府留檔皆在,文書俱全,掛籍失實。”

巴東王不在乎本身的史傳如何寫,也不怕弄個“拒諫”之名,他隻想看戲,就像鬥蟋蟀,兩個蟋蟀鬥得越猛越好。

柳憕道:“核籍檢戶,乃朝廷規章,這要甚麼交代?”

柳憕臉一紅,咬牙道:“不成靠。”

“王爺,下官覺得查對戶籍非驗真假,而是事有所出,該當如此。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既有所疑,豈有不正之理?舍弟所議,非為指證,而為正名!故不當涉科罰!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舍弟一介白衣,職不在此,亦無議政之權。下官忝為王友,有參諫之責,今請王爺複覈州府戶籍留檔,若事有誤,下官自當‘諫議不當’之責。”

若查證不實,你當反坐!”

柳惔作為王爵三官之一,向巴東王公開提出建議,這分量就不一樣了。

柳憕一急,隻聽巴東王悠然續道:“不過如果你以為王揚身份有題目,就有查的來由了。”

饒是王揚心機本質過硬,現在也不由得心悸如鼓。

他講的王恩之逃生的事或許是真的,但和他冇乾係!

他這番話說得有兩層意義,一是提出查對戶籍並非出自刑訴,而是源於事理,以是不觸及“反坐”的罪名,二是此事為公事,我弟弟出麵名不正言不順,以是我來。就算諫議有誤,也隻是議事不當罷了。

另有他之前對義興的幾個題目都避而不答,言辭閃動,戴誌高超明查證確實,如何轉眼便被他一個故事駁斥?“王揚——劉昭——宗測——宗睿”這條線很清楚,這內裡必然有鬼!

最狗的就是你!

如果他真的出自義興,那何不入義興本地郡學,要千裡迢迢跑來荊州?

瞞報州部本來不算甚麼事,最多是法度上的疏漏,可如果和冒充身份、捏造戶籍聯絡到一起,那事就大了。

必然是的!

巴東王像冇事人似的,讓大師持續酒宴,喝酒談笑,可這類時候,世人的心機都被這件事牽動,也就是大要上應個景罷了,以是當孔長瑜捧著一個長匣返來的時候,殿中立馬靜了下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