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廬山周邊地區的接踵淪亡,廬山已成“孤島”,廬山守軍成為“孤軍”。但兩團官兵鬥誌極其暢旺,抱定捐軀統統之決計,誓以血肉之軀保衛廬山。我們也被鼓勵,固然行動不便,但也想為大師做點甚麼。
我們還創辦了三所小學,將統統幼兒集合起來,專人關照,對峙讀書上課。因日軍圍山,冇法看到報紙,保安團便創辦了《廬山圍日報》,將每天收到的無線電訊刊印在報上,發給官兵公眾,及時體味天下的抗戰情勢。因軍隊是倉促上山,都是單衣單褲,難禦寒冬,保安團楊遇春團長將棉被、毛毯彙集起來,由婦女們趕製棉衣棉褲。在山上的二百多本外洋僑也主動幫手我們守山,不但捐募削髮中的衣物棉被,還將本身住處四周的鐵蒺藜拆下,送給我們做路障。我們還還辦了一個救護病院,但極缺大夫和藥品,外僑主動捐募藥品,懂醫術的外僑還定時到病院來任務為傷兵醫治。僅僅穩定山上還遠遠不敷,還必須獲得四周山麓公眾的支撐,我們在山下主動展開護山行動。日軍在各村落構造了保持會,保持會的漢奸對我們下山活動構成很大威脅。寬子插手了專門的步隊,斬殺鐵桿漢奸,將頭吊掛在通衢要道,並四周張貼懲奸佈告。漢奸們驚駭起來,紛繁與保安團聯絡,願暗中為保安團效力。厥後我們下山襲敵和采辦糧食、藥品,都能獲得保持會的幫忙。日軍何時要攻山,從哪條線路攻山,有多少兵力,我們都非常清楚,早做籌辦,給攻山日軍以迎頭痛擊。
我們獲得號令,軍隊要去保衛武漢。江西保安軍隊第三團和第十一團兩團官兵獲得號令,立即趕赴市郊,參與阻擊日軍,保護插手武漢核心保衛戰的我們薛嶽兵團在九江、德安一帶完成計謀擺設,第三團和第十一團官兵星夜進入陣地,搶修工事,第二天便與日軍交上了火,兩團官兵和我們一起沉著應戰,多次打退日軍打擊。作為傷兵,我因為受了傷,另有好多傷員行動不便,老油子和寬子死活要和我在一起,終究我們和雄師隊落空了聯絡,和保安軍隊官兵相遇。二十六日下午,兩團接到撤離號令,我們冇有彆的前程,隻幸虧保安團的護送下,和他們一起到了廬山,保安團近三千官兵敏捷登上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