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少女很有些憂心腸問--阿父去世不過一載,長兄他畢竟不及父親的威儀,或許有人趁隙想自他們霍府討些便宜罷,以是阿母才動了怒。
霍府家丞——馮子都。
實在,在十五六歲年紀的霍成君看來——孩子啊,那都是有些悠遠的事情,她本身都還是個冇長大的小孩子呢。
繼掌大權未久,年青的大漢天子便動手改革吏治,堅壁清野。
而在霍成君看來,這位行事慎重,溫馴良然的馮伯算得上闔府高低最可親的人之一了。聽鶯時她們講,前些日子阿父猝逝之時,闔府高低惶亂一片,全仗家丞力持平靜,安妥安設了一應事件,才穩住結局勢。
“可,我、我還並無身孕。”過了好一會兒,待母親肝火彷彿平抑了些許,霍成君方纔低低垂著頭,小聲囁嚅道。
她席地坐在室中東壁下那張黑地朱繪扶桑弋射紋的鳥足漆案後,手撫案角,目光膠凝在呆站在門邊的女兒身上,急怒裡幾分透了幾分恨,恨鐵不成鋼的恨。
日子就這麼靜水無波般一每天疇昔,轉眼已是一載辰光。
“我們霍家如何的家世,以你的出身,配他一個販子出身的落魄皇曾孫已是至極了。”她咬牙切齒,本來美豔照人的麵龐,此時彷彿都有些猙獰了起來“現在,竟敢這般明目張膽地立了那許氏賤婦的兒子為儲,不把我霍氏一門放在眼裡!”
“阿母,”霍成君神采惴惴,帶了些怯意地小聲道--她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阿母發這般短長的脾氣。
馮子都見麵前這情狀,便獨自穩步走進了室中,在霍顯身畔攬衣跽坐下來。他抬手自漆案上執了銅鑒,緩緩將梅漿斟入琉璃盞中,再捧到霍顯她前,語聲暖和裡帶了些安撫:“皇後殿下隻是小兒心性,夫人莫要氣著了。”
可,自入臘後她便一向隨陛下住在驪山的溫泉宮消寒,也是剋日裡方纔迴鑾呢。
馮子都暮年入府為監奴,厥後入了大將軍霍光的眼,任為家丞,迄今已有二十餘年。起初霍光活著時便非常看重他,乃至連朝中諸多要事都與之計議,非常信賴。
“許家姊姊是陛下結嫡老婆,又是元皇後,阿奭他是名正言順的嫡宗子,立為儲君本來就再該當不過啊。”十五歲的少女,抬了一雙清泉般澈然的眸子看向母親,心頭雖惶恐不安,卻還是不解阿母她為何這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