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溯源
重臣名將,生前運籌帷幄,叱吒風雲,做了鬼天然也不甘孤單。多少風騷事,倒是成了世人佐酒掃興的談資與笑料。
大話歪批
軍將陳守規者,常坐法流信州,寓止第宅。館素凶,守規始至,即鬼物晝見,奇形怪狀,竄改倏忽。守規素剛猛,親持弓矢刀杖,與之鬥。久之,乃空中語曰:“吾鬼神,不欲與人混居。君既堅正,願以兄事,可乎?”守規許之。自是常與交言,有休咎,輒先報。或求飲食,與之,輒得錢物。既久,非常厭倦,因求方士,手書章疏,奏之上帝。翌日,鬼乃痛罵曰:“吾與君為兄弟,何如上章訴我。大丈夫交友,當如是耶?”守規曰:“安得有此事?”即於空中擲下章疏,紙筆宛然。又曰:“君圖我居處,謂我無所止也。吾今往蜀川,亦不下於此矣。”由是遂絕。
出處:《承平廣記》(出《還冤記》)
典範溯源
吳王夫差,殺其臣公孫聖而不以罪。後越伐吳,王敗走,謂太宰嚭曰:“吾前殺公孫聖,投於胥山之下,今道由之。吾上畏彼蒼,下慚於地,吾舉足而不能進,心不忍往。子試唱於前,若聖猶在,當有回聲。”嚭乃登餘杭之山,呼之曰:“公孫聖!”聖即從上應曰:“在。”三呼而三應。吳王大懼,仰天歎曰:“彼蒼乎,寡人豈可複歸乎!”吳王遂死不返。
出處:《承平廣記》(出《兩京記》)
漢武帝挖鑿昆明池時,挖到極深處,滿是灰墨,不再有泥土。朝野高低都不曉得是甚麼,武帝扣問東方朔,東方朔說:“小臣笨拙,不能曉得。陛下能夠問問西域來的人。”武帝因為東方朔都不曉得,以是很難再拿它來問彆人了。厥後,到了漢明帝時,一名西域和尚來到洛陽。這時,有人記起東方朔的話,就問胡僧。胡僧說:“佛經上說:‘六合在大劫將要結束的時候,就會有毀滅天下的大火燃燒。’這灰墨是那大火燒下來的灰燼。”人們這才曉得東方朔的話是有必然企圖的。
鬼大臣應對
陳敏,孫皓之世為江夏太守。自建業述職,聞宮亭廟神靈,枉帆過之,乞在任安穩,當上銀杖一枝。限既滿,作杖,插竹為杆,以銀度之。尋征為散騎常侍,還到江口,後宮亭送杖訖,即退路。日晚,降神巫宣教曰:“陳敏許我銀杖,今以度銀杖見與,使投水中,當送以還之。欺蔑之罪,不成容也。”乃置杖浮水上,從流而北,其疾如飛,徑到敏船前,盤桓不去。敏懼,取之,遣小吏到廟謙謝。小吏既發,驚風卒至,湧浪滔天,敏舟傾。唯小吏四人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