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溯源
梁朝時有個榼頭僧,很精進勤奮,梁武帝對他非常佩服信賴。有一次,武帝下詔派使臣叫榼頭僧進見。當時,武帝正與人下棋,想要殺上一段,就信口說道:“殺卻。”使臣當即把榼頭僧推出去殺了。武帝下完棋,說:“叫榼頭僧出去。”使臣答覆說:“剛纔陛下叫人把他推出去殺了,臣已遵旨將他殺了。”武帝感喟著說:“榼頭僧臨死時,說了甚麼?”使臣說:“他說,‘貧僧並冇有出錯,這是上輩子的報應啊。我宿世做小沙彌的時候,曾用鐵鍬鏟地,不謹慎就義了一條蚯蚓的性命。武帝當時就是那條蚯蚓,是以纔會有明天的報應啊’。”武帝聽完後,墮淚懊悔,但是已來不及了。
大話歪批
可駭係數:★★
瀏覽環境:床上
汗青本相撲朔迷離,更彆說奧秘莫測的宮廷之事了。是以,儘信書不如無書。
獻進王宮以後,孫權命令煮龜,燒了幾百車的木料,大龜說話仍像之前一樣。這時,諸葛恪說:“應當用老桑樹燒火才氣煮熟。”獻龜的人也說了桑樹和龜的對話。孫權頓時派人去砍伐老桑樹,用來煮龜,立即就煮熟了。明天,人們煮龜仍大多用桑樹作燒柴,老百姓是以也把龜叫做“元緒”。
言多必失。桑樹多嘴,也害了本身。
典範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