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此以後,宮中嬪妃再無公主出,大晉朝公主僅此一人。
李嘉懿將其視若珍寶,賜名李唯兮,賜號永樂公主。
此兒乃顧辛第三子,名為顧子由。
新樂十一年正月十五,永樂公主得奸妃所害,困於冰窖兩天兩夜,命懸一線。尋回以後,皇醫顧峰會極力搶救,得以保全性命。隻是幼兒染上一身寒毒冇法破解,伴隨畢生。每逢十五十六夜,毒必發,需在屋內備足火爐方可度日。
瞬息,寺人歸,呼:皇後尋。少年遁走,未留姓名。
新樂十三年秋,晉朝遷都南京。
雙腳重新歸於樹上,永樂懸心落地,複而望著此少年。隻見少年身姿矯捷,三兩下便爬往枝頂,彙集大棗,送與永樂。
男兒歡鬨,女兒稱心,久而不得,天子思之更甚。
義兵總領李檀於北都城立旗即位,立國號為晉,改年號為晉元。新皇即位後隨即分封各路豪傑,此中,立最大功績的善醫者顧氏一族得最高犒賞,幾世後代儘享繁華繁華。
新樂九年,李嘉懿尋顧家三兒顧峰會,求得平生女秘法,試之。
新皇李檀即位勵精圖治,勤懇於己,十年之間打掃動亂,製定法律,規複社稷。晉元十一年,時勢穩定,國泰民安,官方皆是一片歌舞昇平之景。
新樂十七年,永樂公主七歲宴。酒菜中,公主深感無聊,攜一寺人四周浪蕩。逛至後院,見著一大棗樹,枝乾盤曲,熟棗高掛,欲向上爬而摘之。公主令此寺人於門口守著,未得之令,不得入內。寺人唯諾而去。永樂躍躍欲試,騰空三兩枝,不慎,腳滑,雙腳懸空,雙臂緊抱樹枝。永樂大聲疾呼,寺人前去解手未曾聞見。
新樂三年,李嘉懿得四子,無女。
新樂十二年冬,北都城大寒,永樂公主傷寒數日未愈,每日哭啼不竭。皇後夜不能寢,貼身顧問。
動機一出,必是板上釘釘,絕無轉頭之餘地。顧氏宗族立即將此兒資訊載入家屬史冊。
翌日,公主欲尋此少年,派昨日寺人前去查詢。寺人查詢二日,未果,謊報之,此乃季家小兒,季初陵。
李嘉懿揪心難忍,隨即決定遷都。
半載以後,天下大亂,各路兵馬爭相奪位,人間渾沌一片。無辜百姓血流成河,屍身滿地堆積,無人問津。
李嘉懿聞之痛心疾首,私覺得是本身忽視導致,對公主更加保重。
同年,顧家遠戚顧辛門誕下一女。此孩兒出世之時甚是奇特,麵龐烏黑,雙目無神,如有毒氣堆積於體內。不管產婆如何拍打,她皆是不哭。腿上嵌著一梅花標記,泛著黑血。顧辛私覺得此乃不祥之兆,當即決定掩瞞女兒身份,換做男兒養,以保孩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