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為了進一步鞭策兄弟二人之間的乾係,鹹豐帝特地挑選良辰穀旦,於當年八月二十一日,臨幸恭王府,看望奕訢。並將花圃禦書易名為“朗潤園”,禦題園內池水為“月同明池”,禦題各室為“明道齋”、“棣華軒”、“萃軒”,最後仍示以手足之情。
北伐軍扼守鎮海、獨流一百天,在兵員傷亡、糧食已儘、援兵不至的艱钜情勢下,不得不於1854年2月5日突圍南撤,經大成縣至河間府東城鎮。
至此,承平軍轟轟烈烈的北伐,在清當局動用天下力量的彈壓下停歇了。鹹豐帝欣喜萬分,對有功職員大加封賞。奕訢自入軍機以來,一年當中,已前後被授予宗人府右宗正、宗令、都統、閱兵大臣等職,可謂幼年得誌,光榮之極。
“傳旨,封二報酬擺佈大將軍,令命恭親王軍機行走,欽此。”世人一邊嘩然,這也升的太快了!
保舉《民國武林秘聞錄》《活在流水線上的芳華》
奕訢得知北伐救兵度過黃河,又請令勝保率萬餘清軍趕往山東堵截。4月4日,當勝保的軍隊到達臨清核心時,北伐救兵在狠惡攻打臨清以後終究攻占了臨清,可獲得的僅是一座空城。
何況,新任天子對他情義深厚,體貼備至,是以,奕訢到處表示出恭謹謙遜的姿勢,而鹹豐帝也奕棋訢一年來的表示比較對勁,是以,從鹹豐帝的很多行動,能夠看出他奕棋訢的信賴度在逐步加強。
鹹豐帝封奕訢為恭親王以後,隻讓他充當一些禮節性的事情,如每年宣宗整天子(道光帝)的週年忌辰,都是遣恭親王奕訢祭慕陵。慕陵行敷土禮,並行大饗之禮,也由恭親王奕訢代理。鹹豐三年三月,鹹豐帝又命奕訢管中正殿、武英殿事,也屬閒散職務。
奕訢曉得一旦北伐軍逃過黃河,就難以對於了,因而奕訢奏請鹹豐帝號令僧格林沁率鐵騎馬隊緊追,對北伐軍持續實施合圍。鹹豐帝暗自驚佩其胸有全域性,批示若定。
安徽巡撫江忠源在廬州戰死。第二軍軍聲大震,接著又克六合,克臨清州和高唐州;山東巡撫接連飛馬快報報進京去。
為此,他死力調和勝保與僧格林沁兩支雄師的衝突,令其合力攻剿。鹹豐四年(1854年)初,勝保所統兵勇已達三萬多人,又調杭州將軍瑞昌、山東佈政使崇恩各統所部千人北上,而北伐甲士數此時不敷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