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化學的不能惹_三十一 靖安的第一次設備安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真能扯!還打兔子,這大雪天的連個兔子毛你都見不到。再說了,這槍彈都比兔子貴。”王大毛肚子裡嘀咕,大要上還是挺客氣的,笑著說:“小兄弟,雅興,老哥哥我比不了,不過這玩意兒不好弄啊”

“爸,磚窯在哪兒曉得嗎?”

生火,加水,不一會兒就有水從最後的壺嘴樣的小管裡滴出來。鍋蓋裂縫還是有蒸汽溢位。

冇捨得用水泥,找點黃土,漸漸刨了一點,返來在院子裡把爐子砌好。

挖朝廷牆角也不能怨他,從小受的教誨就曉得這是個腐朽式微的封建王朝,以是,挖牆角挖的理直氣壯,並不是他變壞了。

劉大雙之前看小說時可記得,清末一條槍得五十多兩銀子,五百發槍彈也要三四十兩銀子,加起來差未幾一百五十兩。關頭是買新的要去奉天,騎著馬來回也得十多天,挨冷受累不說,碰上個劫道的再壯烈了,那就有點扯了。

劉大雙剪了幾條白布做密封圈,重新蓋上蓋子,這回好多了。

回家炕頭上翻開陶罐的蓋聞聞,不錯呀,有點酒香了。

又去炕頭上陶罐裡看看,一層微黃的液體已經浮在上層,酒香味更濃烈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劉大雙想起諸葛亮常說的一句感慨。

落實了一個土豆蒔植專業村,劉大雙稍稍輕鬆了一點。

又過兩天蒸鍋也到了,是三個圓柱形銀光閃閃的洋鐵片兒罐子。

又去把鐵匠叫來,把三口蒸鍋一個一個安在灶台上,鐵匠拿出幾根圓鐵筒,把第一個最低的鍋上部與第二個鍋下都連接好,然後再把第二個上部和第三個鍋,也是最高的鍋下部連接起來。最高的鍋又有一個長長的圓筒垂下來連到上麵一個小罐裡。小罐下邊斜斜地向下伸出個茶壺嘴樣的小管。

鐵匠鋪去看下,他的蒸鍋頓時就好了。

一個上午還冇到,五百斤洋麪全換完了。

鐵匠很當真,連接處都是先把圓鐵筒放進鍋裡,再用小錘子漸漸敲平在蒸鍋內壁上。然後,燒紅一個小烙鐵,拿一小根錫塊,把鍋內裡連接處裂縫一滴一滴滴滿,再用烙鐵找平,密封住。

“大爺,冇事,咱不管人家賺多少,能賺就先讓他賺點,今後這條路還長著呢!”

農夫是最實際的,當劉大雙的洋麪拉來,農夫發明真的能夠二十斤土豆換一斤洋麪,家家戶戶都來換,按市場上的代價,他們沾便宜了。

王大毛有點吃驚:“你買那玩意兒乾啥?”

“曉得,離咱圈地那兒不遠。”

工夫不負故意人,還真的有廢磚頭,埋在雪地裡,用鐵鍬翻翻就找的到。當然,這段故過厥後也被禦用文人加工成劉大雙從小就曉得節約節儉,艱苦鬥爭的光輝事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