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宋_第一百七十八章 我家大都督比你家皇帝如何?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個冊封可就不是大國對小國的冊封了,而是大國承認你也是大國的冊封。

這是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寫下的《冬十月》。

就算李邦彥和吳敏的脾氣再好,也受不了李存的貪得無厭了。

見李存鬆口了,李邦彥和吳敏又想鬆一口氣。

這類環境下,李存對燕雲十六州的環境一無所知,或是一知半解,實在是很普通的。

這還用答覆嗎?

李邦彥從速看向吳敏。

李存聽完,品了品,說道:「有點事理。」

李存曉得這首詩。

——李邦彥和吳敏心想,凡是童貫他們那些人給力一點點,麵前這位吳國公就是我大宋王朝的征北大將軍了!

……

說到這裡,吳敏不無引誘的說:「恁地時,吳國公便可兵不血刃儘得秦嶺-淮河以南五路國土,而後秦嶺-淮河以南儘歸吳國公統統,你我兩家南北分治,井水不犯河水,豈不美哉?」

吳敏一聽,忙改正李存道:「非是為我大宋篡奪國土,而是我大宋以秦嶺-淮河以南五路國土跟吳國公互換燕雲十六州加上平灤營三州。」

可誰想,李存不但曉得,並且還能一口道出女真人的跟腳。

更何況,李存的地盤和燕雲十六州中間還隔著一個大宋王朝。

最典範的例子就是,金國崛起今後,主動找遼國要求冊封完顏阿骨打為天子,可耶律延禧不肯意完顏阿骨打這個他曾經的家奴跟他平起平坐,進而回絕冊封完顏阿骨打為天子,女真人一氣之下持續向南打,使得遼國一敗再敗。

趙匡胤還留有詔誓:封椿庫中的財賄,隻能用於光複燕雲十六州,不得彆用。

非論是李邦彥,還是吳敏,都能想到,李存的意義是:既然淮南荊襄離我如此之近,燕雲十六州離我如此之遠,我為甚麼要捨近求遠?

想要促進此事的李存,冇說「你的意義是,我是人傑,趙佶不是,以是對我的要求就比對趙佶的要求高?」,也冇說「你說這話的意義就是,我造反有理,是公理之師?」,更冇有提示吳敏「你這麼說話,如果被趙佶曉得了,能有你的好果子吃嗎?」,而是假裝順著吳敏的話沉默不語起來。

這個左證就是虎賁軍的名字。

等李邦彥和吳敏,一個口若懸河,一個口吐蓮花,像是在說相聲普通,一唱一和將他們想說的,全都委宛的表達出來,直到巧舌如簧的他們再也說不下去了今後。

李存聽完,淡淡一笑:「你家天子窮奢極欲,又酷好花石,乃至苛捐冗賦猛如虎,不給我東南公眾活路,逼我東南公眾不得不反,他尚且能麵對天下萬民,我有何不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