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冇有人說話,譚稹說:“當年蔡太師見官家酷好花石,便命朱勔在江浙一帶密取本地花石以進貢,安插在宮殿林苑中,以供官家賞識。
汝勢蹙事窮,天厭人離,欲南走則無所歸,欲北歸則安可得,當此之際,雖悔何追?
悠長以往下去,不成能不引發趙宋的官吏的不滿,乃至是引發趙佶的不滿。
……
今大宋繁華昌隆,雄兵百萬,天子聖明,通達古今,並無存亡危急,望汝洞然深悉。
百姓對此怨聲載道。
寫完趙佶的禦筆了以後,劉韐等人又以宣撫司的名義寫下了招降榜文。
汝亦豪傑之士,必有仁愛之心,若能知古人存亡之機,全兩浙一方之命,其他陰德與世無窮。貫聞汝之名已久,不敢不以誠相告,惟審思而熟計,勿為庸人所誤。”
除此以外,蔡太師還在姑蘇特設一個造作局,集合了數千名匠人,用金銀象牙犀角竹木藤等,為延福宮和萬歲山製造各種精彩器皿及安排。
頓了頓,譚稹接著說:“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若不裁撤了這花石綱,兩浙這裡之亂,便永久也不會剿除。故而,我建議撤消蘇杭應奉局、造作局及花石綱。”
童貫本來就有效這個彆例的意義,聽劉延慶先提出來了,他便順勢令行軍參謀官劉韐,當即草擬招降榜文。
這些運送花石之船,每十船編為一綱,沿淮河、汴河而上到達汴京,稱之為花石綱。
至於李存這邊,就輕易多了。
童貫等民氣裡就是一沉,曉得兩浙的環境比他們設想的還要嚴峻,趙宋在這裡完整落空了民氣。
期限旬日結束。
童貫沉默了少量,說:“很有見地。”
世人一看童貫和譚稹擺出來的架式,不由暗自嚥了口口水:“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劉韐說:“此我計也,捨我其誰。”
童貫不解,問擺佈:“李存那賊廝在兩浙這裡權勢任地大?”
最後,童貫選了一個傳聞是李存特彆寵嬖的小妾田氏的遠親哥哥帶著童貫的親筆信去江寧府招降李存……
這仗如何打?
我悔怨莫及。
信已經寫好,但是,派誰去送信呢?
然後……就冇有然後了。
這使得宋軍被擋在長江以北,舉步維艱。
況戔戔兩浙之地,必不能守。
不想,童貫卻搖點頭:“方臘、李存皆屠夫之輩,讓與其有乾係之人去罷。”
“太傅、領樞密院事、充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童貫謹致書方臘/李存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