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頌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己,天理滅矣。而王好惡形於色,喜怒不假飾,如此動心率性,鋒芒外露,如何不傷?
懷水之畔,蒼山之下,梅花林裡,秦修之漸漸地走出來。
軒帝元年,為攝政王,九歲之姿立於世人麵前,狂傲清冷,高不成及。厥後開武館、設書院、建學院、改軌製、平戰亂、安百姓,才氣聰明由此可見。
這個處所他是三年前才曉得的,阿誰時候那丫頭就那樣冇有一點朝氣的躺在他的懷裡,他好驚駭,驚駭她就此永久分開。但是這個時候初塵白叟來了,直接就帶著她來到了這裡,他和秦修之一起尾隨才發明在蒼山之下,懷水之畔另有這麼一個處所。
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自攝政王身後亦無影蹤。
除了這一段《曲史》再無記錄,倒是官方有關於各種的傳播,他和莊亦靜的故事被一向傳播著。
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夫物之動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貧民欲者也。因而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佚反叛之事。是故彊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然王在朝期間雖率性而為,倒是是非吵嘴清楚,平交戰,定狼籍,禮節民氣,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使曲國霸道備矣!
護國公主莊亦靜,秦侯之女,宸侯之妹,帝軒之姑,西蒙之主。
夏季的梅花開了又謝,春季的菊花謝了又開,天遠和亦靜的故事已經結束了,但是初塵出天下平的故事才方纔開端!
軒帝二十二年,終得迴歸曲國,何如費心操心多年,積勞成疾已久,不得長命。回得曲國便香消玉殞,時三十歲!
五年後,昊帝崩,任其為攝政王,女子在朝從未有之何況一孩童乎熹?
其智多能,然其情多悲,其命多不平!生於繁華之家何如自幼被拋棄,淪落為奴。幸得逃脫,遇的朱紫,高處愈寒,更是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