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翠湖公園湖心島中心的觀魚樓始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由廊、榭、亭、曲橋組合而成的古典園林修建群,具有濃烈的江南修建特性,距今已有180多年汗青,由時任雲貴總督阮元倡捐補葺,至今南北角仍儲存著1934年扶植的兩座三層八角琉璃亭。
萬壽樓為雲南當代名樓之一,風景娟秀,院內除原有的1塊“小板橋街場碑”外,村民又將四周散落的3塊古碑收於院內:一塊是古碑,後稱“小板橋街場碑”,原立於小板橋向旭庵內,清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立;其他兩塊是關於庇護此古碑的當代碑。碑上記錄,清初,昆明城及其近郊日趨繁華,通向昆明東南要道上的縣城、村鎮較多。為了互市便民,小板橋鄉紳李天秀、李文林等人,上書昆明知縣,“稟請以小板橋設立巳亥街場”。知縣順利民意,審時度勢,當即允準。今後,小板橋有了本身的集市。
本日所見的剋日樓南移了近900米,於東、西寺塔之間重修,構成“老昆明”風采。它的舊址現成為南屏步行街的中間部分,也是昆明最為繁華的地段之一。“剋日樓裁撤後,連本來的遺址都竄改了,這確切有些遺憾。古樓是汗青文明的載體,更是都會影象的靈魂,重修以後不免會落空它原有的意義和神韻。”昆明本土汗青學者莊國祥說。
“小板橋街場碑”也成了研討小板橋街場的肇端及鄉村集市貿易環境的一份貴重什物質料。2011年1月,小板橋萬壽樓(含小板橋街場碑)被公佈為第五批昆明市市級文物庇護單位。
“公然一大觀,山川喚憑欄。”登上這座閣樓,遠瞭望去,全部滇池風景儘收眼底,多少文人騷人紛至遝來,揮毫潑墨、吟詩作對,付與大觀樓無縱感情,留下很多為世人所獎飾的佳作名篇。乾隆年間,名流孫髯翁來此旅遊,情之所至,創作180字長聯狀景懷古。上聯儘顯滇池風景,下聯抒發對雲南“數千年舊事”的無窮感慨,景象融會、一氣嗬成、文采飛揚,極具傳染力,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作”,現吊掛於一樓南門兩側。而後,大觀樓也是以為天下人曉得,並躋身中國名樓之列。
“千秋度量三杯酒,萬裡雲山一水樓。”提及昆明的古樓,作為中國十大文明名樓之一,大觀樓位於昆明市近華浦路南麵的大觀公園內,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當年,雲南巡撫王繼文路過滇池,看中此湖光山色,便在滇池北麵興建大觀樓。今後,大觀樓成為昆明達官權貴臨湖宴飲、飽覽滇池風景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