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林清楚柳氏實在待幾個孩子很不錯,一向是大兒子在在理取鬨,就給耀祖娶了親,打發他回故鄉讀書。在黃家人和耀祖看來,這更是有了後孃就有了後爹的明證。耀祖的外祖父兩個月裡寫了十六封信責問王翰林。
一個管家媳婦就道:“我們家的前後門方纔查過,都關的好好的,莫不是隔壁李大人家走過來的?”
王翰林收到老泰山的十六道檄文氣得牙疼。恰逢精華百日,柳富商從滄州來看外孫,不忍女後代婿難堪,就指導柳氏把黃家在都城的族人請來,照著黃氏當年的嫁奩票據查點清楚黃氏統統的陪嫁,一個銅板不留全數送回故鄉讓耀祖看管。
“住在一起是非多,我是巴不得單住的。”柳氏歡歡樂喜給丈夫倒茶,“實在建房倒不必。你不記得了?我嫁過來的時候,你泰山在曲江府城外給我買了一個小莊陪嫁,莊上也有幾間草房,我們搬疇昔住很費事。”
柳氏輕啐道:“老不修,吃了幾杯老酒就胡言亂語。”
耀祖低頭,無言以對。大伯主持富春書院近三十年,名譽極隆,在族裡比族長更受王氏族人尊敬。他實在冇有想到父親竟然給大伯送了二十八年錢。
然那幾年黃氏和人合股在都城開當鋪著賺了很多,加上疇前的嫁奩,七七八八加起來竟然有近萬兩銀子。都城裡米珠薪桂,京郊一畝水田也不過六兩銀子,這一萬兩銀子沉甸甸的,黃家衡量再三,也隻得捏著鼻子讓耀祖收下。這事在親族裡一傳,便無人再講柳氏的閒話。耀祖自發這錢收的委曲,讓他成了旁人的笑柄。是以他對柳氏更是討厭到頂點,見了麵從無一句好話。
柳氏隻當來了賊,不由大怒,喝道:“這個婦人從那裡來的,與我拿下!”
“大哥好。”精華站起來施禮,帶著笑說:“大哥見過爹爹了?”
耀祖討厭柳氏,對柳氏生的這個小妹子也冇有甚麼好感,當著父親的麵,他隻含混的點了點頭,便道:“他日得閒再和妹子說。爹爹,兒子去朋友處暫住一晚,明早再過來?”
精華情知母親是設了個彎彎繞把大哥繞出來,估計大哥一時半會是繞不出來了,便笑道:“大哥,都不曉得大伯家裡有幾位哥哥姐姐,哥哥們都娶的是誰家的女兒,姐姐們又嫁到了哪家,大哥得閒和妹子說說,好不好?”
柳氏便表示一個媳婦子疇昔看看。那媳婦子去了一會,返來笑道:“這個月洞門出來有個夾道,那頭通李家牆上還開著扇小門。那邊院裡有個小丫頭子,正急的冇頭蒼蠅一樣亂闖呢,想來這位嫂子是走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