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道:“傳聞過,傳聞道門高人煉虛合道,能夠固結金丹,成仙飛昇。”
李岩思考半晌,接著又問:“傳說中百年前的天劫尊者,有一套邪門功法,專門吸噬彆人內力強大己身,如此說來也是無稽之談了?”於九音笑道:“想不到你倒喜好這些武林彆史。不錯,如果己身竅穴包容以內力有上限,吸噬彆人內力對本身絕無好處。這又觸及另一種晉升內力之法,我且道來。若說竅穴包容內力有上限,人到中年以後內力難有寸進,同年紀武林人士內力該差相彷彿纔是,但是實際環境偏差頗大。你可傳聞過固結內丹一說麼?”
接著又問:“荊軻刺秦,可稱俠義?
李岩略一沉吟,道:“這麼說來,若欲晉升己身內力,便隻要辛苦修習一途,逐步強大本身內力,並常常極速搬運以熬煉筋脈強度,使之能夠適應本身內力增加之量,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方算安定。但是經脈擴大有上限,其接受之力亦有上限,這麼說人的內力到了必然境地以後便不會再有進境了麼。”
於九音續道:“無端方不以成周遭。”又道:“天之道,損不足而補不敷;人之道,損不敷以奉不足。孰能不足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這幾句話都是先賢所言,但並非一家之言。李岩是曉得的。
李岩道:“弟子已有所悟。人之所行俠義與否,不能隻看行事之成果,也要看啟事及目標,有堂堂正正之由,有光風霽月之心,可稱俠義!為蕩儘不平,為懲惡揚善,殺人都會中,可為俠義;為一己私利,暴起而傷人,此不配為俠。”
於九音道:“公子姬光為與王僚爭位,寵遇專諸,並敬其母,專諸為姬光刺殺王僚,儘忠罷了,豈能稱俠義?公子姬光繼位,為吳王闔閭,他忌王僚之子慶忌的勇力,尋刺客刺殺,要離為證明己之膽略,使闔閭殺其妻焚棄於市,以取信於慶忌,乘機刺殺慶忌,後慚愧自刎而死,其人殘暴至斯,一刺客爾,其行焉能稱得上俠義?”
於九音卻道:“成仙飛昇如此冇法查證,固結金丹之人我也未曾見過,但煉氣之法殊途而同歸,固結金丹隻不過是內力日漸凝實的一個說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