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_9.“俾斯麥”葬海記〈1941〉――海空協調打敵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H艦隊向北緩行,在靠近“俾斯麥”號時,“皇家方舟”號出動了15架“箭魚式”魚雷轟炸機飛向“俾斯麥”號。

當時“俾斯麥”號的行跡引發了英國諜報職員的重視,這條資訊以最快的速率發往了英國水兵司令部。

等英艦分開以後,呂特晏斯向雷德爾發報:“‘英胡德’號被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受重傷後逃竄。另有兩艘英巡洋艦跟蹤。”

“俾斯麥”號

不久就與“俾斯麥”號相遇,“俾斯麥”號的巨炮開端轉動,1600磅的穿甲彈被塞進炮膛。

隻見一顆重磅的穿甲彈從“俾斯麥”號尾炮中噴出,在“胡德”號的船麵上爆炸,“胡德”號頓時變成了火海。

英國直布羅陀艦隊司令約翰・托維水兵大將頓時把從直布羅陀到斯卡帕弗洛內統統的戰列艦、航空母艦和大型水麵艦艇都派往了北海,籌辦禮服“俾斯麥”。

到了5月18日,“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駛出了卡特加特海峽,朝著冰島北部駛去。

英國撒下一張圍殲大網

因為氣候前提不好,飛翔員的視野不良,投射的9枚魚雷,隻要1枚擊中,冇有炸到“俾斯麥”號的關鍵。

雷德爾決定“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構成南邊艦隊;而“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構成北方艦隊,兩支艦隊將對盟軍的海上運輸線策動鉗形的守勢。

10時36分,德國最大的戰列艦“俾斯麥”號淹冇,包含呂特晏斯在內的2200名德艦員喪生,隻要113名艦員得救。

為此,丘吉爾痛下決計,他在大西洋海疆擺設了42艘戰艦,此中包含2艘航空母艦、5艘戰列艦和3艘戰列巡洋艦,伸開了一張圍殲“俾斯麥”號的巨網。

“俾斯麥”號的最高航速為29節,排水量為4.2萬噸,安裝了8門381毫米的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和40門防空構造炮,搭載4架水上飛機和6個533毫米魚雷管,火力強大。並且這艘以上世紀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定名的戰列艦,在戰役力上遠遠超越英國戰列艦。

◇知識拓展◇

固然這架水上飛機以後被“俾斯麥”號上的防空炮擊落,但是托維已經從海圖上找到了“俾斯麥”號大抵位置,因而號令薩墨維爾的H艦隊停止反對。

7時30分,“俾斯麥”號在海上碰到了風暴,戰列艦在巨浪中時起時伏。就如許顛末幾個小時的折騰,呂特晏斯卻獲得了電機部分陳述:到聖納澤爾的油料不敷,被打碎的2號燃油庫的大洞底子冇法堵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