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_18.抗美援朝〈1950〉――麥克阿瑟說:“珍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以後,毛澤東主席電覆彭德懷,同意出兵休整,並唆使:至於兵戈的地點,隻要仇敵肯進,越往北麵越好,不要超越平壤和元山線便可。

群眾誌願軍構築鐵路

南朝鮮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朝鮮 中國大陸 蘇聯兵力人數 590911 480000 63000 26791 17000 260000 780000 26000總計人數 1177702 1066000

在1951年4月22日的傍晚,中國群眾誌願軍的3個突擊個人再一次同時朝美軍建議打擊。

結合國軍 朝鮮聯軍

5月17日淩晨,27軍的81師和20軍的60師在麟蹄西南地區突入仇敵縱深20多千米。當天,20軍和群眾軍5軍團就將縣裡地區的南朝鮮軍3、9師的後路堵截。以後又顛末兩天的苦戰,毀滅其大部,並緝獲全數重兵器,其殘部崩潰於叢林中。

而40軍在華川以西敏捷向縱深進犯進步,到了24日淩晨,已經突入縱深30千米,順利完成了戰役分裂任務。

誌願軍在東西兩線的反攻進至深遠縱深後,主動停止打擊,向北轉移,也為此保持了戰役作戰的主動權。

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四周的一條軍事分邊界,長度248千米,寬度約莫4千米。第二次天下大戰前期,盟國和談以朝鮮半島上的北緯38度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臨時分邊界,北部為蘇軍的受降區,而南部為美軍的受降區。厥後,在日本投降今後,北緯38度線就成為了南朝鮮和朝鮮民主主義群眾共和國(北朝鮮)的臨時分邊界,是以又稱為“三八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