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_17.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阿以衝突的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作戰氣力◇

外約旦和以色列的寢兵構和也於3月2日在落得島開端,4月3日,以色列、外約旦正式簽訂寢兵和談。

通過這一和談,以色列節製了超出卡梅爾山脈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穀的計謀公路,也一舉消弭了阿拉伯人對特拉維夫和哈德臘東部本地平原的軍事威脅。固然伊拉克當時回絕和以色列構和,但是表示遵循以約的和談。在以約寢兵以後,伊拉克軍隊也就撤出了巴勒斯坦。

◇知識拓展◇

以色列藉助羅馬期間的古道停止奇襲這場戰役一向從1948年12月22日到1949年1月7日停止。由伊加爾・阿隆上校批示。以軍起首以戈蘭尼旅對加沙地區實施了管束性的打擊,阿隆師的主力從比爾謝巴方向打擊奧賈,詭計占據阿裡什,以色列空軍當時還轟炸了加沙和阿裡什的機場,從而把握了製空權。而戈蘭尼旅則在廣大的正麵本地岸公路不竭挺進,22日篡奪了加沙南側8千米的製高點。12月23日,阿隆師的主力從比爾謝巴開端向阿裡什方向停止進犯。當時的打擊線路挑選了一條由比爾謝巴至奧賈的已經被殺埋冇的羅馬期間的古道。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且同一天,猶太複國主義者就宣佈建立以色各國。15日,阿拉伯同盟國度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接踵進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戰役正式開端。

巴勒斯坦戰役從阿拉伯出兵開端到以色列、敘利亞、簽訂寢兵和談為止,統共經曆了15個月,戰役最後以阿拉伯國度的失利,以色列得勝而告終。

在7月15日~16日,以軍的2個營操縱夜間停止了俄然突襲,占據了沙德阿姆爾和拿撒勒,並且進而篡奪了全部加利利地區。

在北線,以色列軍隊開端敘利亞軍隊策動打擊,詭計奪回米什馬爾哈耶丁的住民點,從而把敘利亞軍隊趕回到約旦河的東岸,但是最後被敘軍擊退了。

1947年11月30日淩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猶異化居住的城鎮,發作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一場非常狠惡的武裝牴觸,這在當時被稱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戰役”的開端。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寢兵和談於1949年3月23日簽訂,和談規定以本來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間的鴻溝線作為分邊界,兩邊各建立非軍事區,以色列軍隊撤出了黎巴嫩村落。

實在,在剛開端的時候,英國事反對美國的建議的,並且還宣稱持續賜與阿拉伯國度援助。但是冇過量久,英國同意了美國的建議,撤走了英國在阿拉伯軍團的軍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約旦供應兵器。6月11日,阿以兩邊同意停火已達四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