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華心中湧起多少打動,感覺麵前的女子倒也並非傳言中那般張揚放肆,與其妃號“德”倒也適宜。“多謝娘娘,有娘娘此言,韶華必然儘力以赴。”
傍晚時分,寧湛去慈寧宮陪蕭太後吃齋,韶華回主將府。
葉兒低頭,發自內心隧道,“太後賢明,固然在慈寧宮吃齋唸佛,但朝局卻不時在她的掌控當中。”
韶華不由得立足多看了一會兒。
“年主將。”一聲清脆如鶯的呼喊,讓韶華回過神來,她循名譽去,倒是一名俏生生的宮裝少女。宮裝少女對她行了一個宮禮,抬開端來,麵孔並不陌生,彷彿在哪兒見過。
韶華一頭盜汗,李淑妃是胭脂,蕭德妃是草藥,妃嬪們如何都有秘方癖?!如果真把手泡成了白豆腐,她還如何握劍,如何挽弓?不過,她還是很感激蕭德妃的美意:“娘孃的美意,韶華心領了,隻是習武之人,不太講究修容,統統順其天然。”
蕭德妃得了胭脂,心花怒放,嗤笑道:“姑姑說了,聖上和韶華即便有情,也不過是小孩子的家家酒,當不了真,更上不了檯麵。韶華確切是一代將才,假以光陰,待她羽翼飽滿,足以對抗李元修的將軍黨。隻要李元修一日不倒,蕭氏便一日與韶華為善。”
韶華笑了笑,默不出聲,等候她的下文。
韶華垂首道:“聖上與末將曾經同在天極門中學藝,聖上在君門,末將在將門。”
蕭德妃畢竟是王謝閨秀,固然在後宮中嬌縱張揚,但對待外臣倒也知禮,隻側身受了半禮,笑道:“年主將不必多禮。”
和寶兒彆離後,韶華將胭脂盒塞進袖中,踏下落日向宮外走去。誰知剛走上禦虹橋,還冇出內宮,就劈麵趕上了四位正妃之一的蕭德妃。
蕭德妃的親信宮女,名喚葉兒者,見韶華已經拜彆,過來服侍主子。她眼尖,瞥見了掉在玉石欄邊的一個掐銀絲琺琅盒,彎身拾了起來,翻開,“咦?這是甚麼?啊,是胭脂,成色和香味還真不錯。”
韶華倉猝縮回擊,報歉,“對不起,末將手粗,衝犯了娘娘玉手……”
韶華縮手短促,一物從袖中滑出,掉落在地上。韶華與蕭德妃都未發覺。
韶華已經踏上了禦虹橋,想避也來不及了,隻好硬著頭皮上前施禮,“京畿營主將韶華,拜見德妃娘娘。”
葉兒有些擔憂:“娘娘,李大將軍和年主將在朝中是仇家,李淑妃送給年主將的東西,會不會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