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飛雲揚_九十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厥後先皇駕崩,我便不再去陽城,算來距今已有十年。彼時譚華已逾六旬,而本年已古稀,恐早已仙逝。後又不聞毛易之動靜,恐怕他也不在陽城居住,或在閭州,或與彆處另擇佳地了。

龍謙聽龍忠說到這裡,便將方纔於營入耳來的杜浚所說之事,重述一遍。龍忠聽後大為驚奇,說道,不料毛易另有一個兒子?居於陽城十餘年,我竟不知。但不知毛易那些家人何時來到陽城的,我亦未曾獲得動靜。龍大將軍聽龍忠如此說,便說道,初我始救三人,毛易、譚華即便有家人,也應深藏蹤跡,不該相互聯絡,為何二人乃召之族人而齊聚陽城?龍忠說道,當時老爺救的雖是三人,然我等一起行走羈留,其靈州四周崩潰之譚華親隨近侍,粗聞得動靜,俱奔而來。譚華思之不當,謂人聚為群,蹤跡難匿,若泄漏動靜為朝廷所知,必遭殺身之禍,乃對其眾以言勸之,跟隨而來之人從其言皆離之而去,各奔出息,隻約稀有人誓死跟從,並無去意。譚華無法,留於身邊,我悉將其眾安排陽城山中。想厥後局勢漸穩,又先皇駕崩,新皇即位,大赦天下,毛易及親隨乃連續召之家人而來,歸於陽城居住,也不必然。但今此事為杜浚所知,如若彼知老爺與毛易之乾係,奏與皇上曉得,或報與同僚禦史,吾家將有大難矣!唉,不想我龍忠謹慎一世,胡塗一時,辦事百密一疏,竟致現在之局麵,恐怕府中禍不遠矣,此事將如何是好。龍忠心急如焚,孔殷間起家搓動雙手,來回走動。又說道,我將此差事辦得如此糟糕,現方寸已亂,思之無計,若此事皇朝廷追責下來,忠當一人扛此事,老爺推之未知此事便可,若保得府中百餘口人,死忠一人不敷惜。當今二位公子俱在府中,老爺還是早做籌算的好,應速以思一萬全之計。龍大將軍笑道,世事難料,禍福相依,他日之善行不該惡,本日之業報亦不為過。況此事世人若知之,非歸咎你一人可擺脫得了的。二哥稍安勿躁,先坐下便是。吾料杜浚亦一定全知此事,不然,何故此笛歸我?但欲試我耳。龍忠聽言,乃複歸坐,垂首不語。龍大將軍又說道,聞龍謙剛纔所言毛傾之之事,杜浚已在閭州佈下眼線,毛易與我之事,杜浚久後亦必知之。龍忠聽言,昂首看向大將軍,欲又孔殷言之。大將軍擺手製止,又說道,二哥放心,我於昨日收到贈送毛易之舊物,他既報我以李,我亦投之以桃,昨日已思好對策,現已施之。杜浚乃一時豪傑,當識得我心,雖留後聞知我與毛易詳細之事,亦不會難堪與我。龍忠聽後點頭,老爺既如此說,我亦放心下來。但忠慚悔交集,不能自已,老爺可否奉告我如何讓杜浚不加詰問,如此忠心方安。大將軍淡淡地說道,無他,我隻上表請辭,乃薦杜浚即大將軍之位。龍忠急言道,老爺何必如此?而欲讓尊位與杜浚,可當思彆法。龍大將軍說道,吾思之請辭之事久矣!恰杜浚來家中相會,我謂機會即到,當循時行之,不成迷戀虛位而肇事端。龍忠聞言亦黯然無語。龍誠見二老酒飲之不下,便盛飯上桌,勸二老用飯。龍大將軍見龍謙半晌不語,問道,汝思之何事,久而不語?龍謙笑道,剛纔忠伯所說毛易有子他亦不知這句,我正思之此話。想毛易與老爺訂交甚深,忠伯對其亦有相救之恩,然行事仍對忠伯有所儲存,彼召之家人而不令忠伯知之,彼有其子而令忠伯識之,可見城府之深。另有一事我亦不明,忠伯不聞毛易有其子,其子春秋,據杜浚所言之事我亦推算之,現春秋當近三十。忠伯將譚華等人藏於陽城之時,毛易之子當約有三到五歲。後約十年,忠伯多次來回陽城都城,俱不得見其子,而後何令其子役使杜浚帳下,其子所行之事全讓杜浚所知,亦助杜浚管理軍政,始建陽城?故我料杜浚所見聞者,一定全真,抑或毛易成心令其知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