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遺夢_資料一 日本戰國令製國基本情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

出雲國:俗稱雲州。石高約1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鳥根縣東部。古出雲皇朝之地,大化改新後立為一國,稱呼穩定。明治四年廢藩置縣,編入島根縣。

甲斐國:屬東海道,俗稱甲州。石高約23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梨縣。古來之山國。七世紀前後建立。廢藩置縣後,改名甲府縣,再成為山梨縣。

長門國:屬山陽道,俗稱長州。石高約27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口縣北部。古稱穴門、穴戶;當代穴門、阿武國之地,七世紀時歸併為穴門國,七世紀末改名為長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為山口、豐浦、清末三縣,與岩國縣編入為山口縣。

陸奧國:屬東山道。俗稱奧州。現在之福島、宮城、岩手、青森、秋田諸縣,總石高約莫167萬石(按照慶長年間之檢地)。九世紀時與蝦夷半分,大化改革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稱「道奧」(道之奧),意即「門路遠奧之地」。律令製期間改稱陸奧;元明天皇和銅五年(712)分為陸奧、出羽兩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分為陸奧、陸中、岩代、磐城。

對馬國:屬西海道,俗稱對州。石高約16萬石(慶長時)。現在長崎縣以外島。當代對大陸交通、軍事上之要地,古稱津島;天智天皇三年(664)置設軍事機地。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改稱嚴原縣,同年與九州佐賀縣歸併為伊萬裡縣。同5年編入長崎縣,自為嚴原町,內有四町二村。

肥前國:屬西海道,俗稱肥前,石高約22萬石(慶長時)。現在之佐賀縣及長崎縣全境,當代火(肥)國之一部。大化改新後(有說持統天皇十年(696)),分為肥前國、肥後國兩國後自成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分置佐賀、長崎兩縣。

越後國:屬北陸道。石高約3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新潟縣。當代越國之一,天武天皇期間將其三分國(越前、中、後);大寶二年(702),頸城、古誌、魚沼、蒲原四郡劃爲越中國;和銅元年(708)分為越後、出羽兩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改名新潟縣。

三河國:屬東海道,俗稱三州。石高約29萬石(慶長時)。現在之愛知縣東部。大化改新時與穗國合為一國。明治四年廢藩置縣後改稱額田縣,同五年改稱愛知縣。

伊予國:屬南海道,俗稱予州。石高約36萬6000石(慶長時)。現在之愛媛縣。大化改新後自主一國,廢藩置縣後成為愛媛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