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德軍包抄的一百五十萬盟軍是已經放下兵器投降了,但是在包抄圈內裡另有好幾十萬盟軍的軍隊呢,固然艾森豪威爾對這些盟軍軍隊也下達了投降的號令,但是劉七卻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還算不錯,這些包抄圈內裡的盟軍軍隊還算靈巧,麵對德軍和法軍的到來也冇有抵當,都遵循號令放下兵器投降了。
好嗎,這伊麗莎白公主想的也夠遠的,的確就是一個曲線救外洋帶愛的羅曼史。
不過丘吉爾找的構和代表但是比羅斯福找的杜魯門要短長很多。代表英國去柏林構和的人竟然是伊麗莎白公主。
美國在一戰中之以是挑選支撐英法的協約國,而不是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實在也是很天然的。再如何說美國之前也是從英國的殖民地上發的家,美國人也能夠說是英國殖民者的後嗣,當年固然也曾打過幾次仗,但是骨子裡美國人還是和英國近一些。以是英國和美國用一句話說就是一對錶兄弟,固然美國在掙英國人的錢上是一點也不手軟,但是在幫親不幫理的年代,美國天然要插手英法的協約國。當然另有一點啟事,英國固然陸軍有些不爭氣,但是在近兩百年中,皇家水兵的名頭倒是相稱響的。美國就算想插手同盟國,這在海上恐怕也不是老牌的皇家水兵的敵手,美國如果跟英國人打起來,光是皇家水兵就夠美國人喝一壺了。
現在羅斯福是真的想不通,但是想不通也得想。戰役並未停止,如果持續打下去的話,英國很快也該被德軍占據了……並且遵循德國人的架式,就算是登岸美國也不是冇有能夠性。到阿誰時候……羅斯福真的不敢再今後想了。美國人已經享用戰役很長時候了,羅斯福能必定美軍在本土上作戰恐怕也不會是如狼似虎的德軍的敵手,到時候美國說不定會是以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