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說,還是要先謝過前輩方纔的得救之情。”寧采臣揖禮一躬,站直身材後複道:“嘗有人問孔聖,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故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至於那白衣秀士的稱呼,乃是書院中的叫法。書院當中,賢人之下,有十八名真傳弟子,為當世大儒;一百零八名內門弟子,為當世大學士;一千二百名外門弟子,為當世學士;三千餘記名弟子,為白衣秀士。愚兄便是這三千多位記名弟子中的一名,實在汗顏。”
寧采臣設想著書院的浩大,感慨說道:“能夠在億萬眾生當中脫穎而出,成為賢人弟子,李兄足以自大了。”
寧采臣深吸了一口氣,持重道:“本是萍水相逢,李兄送的這份禮品太貴重了,墨客受之有愧!”
此一役,震驚天下,書院和賢人之名傳遍五湖四海,萬水千山。自此以後,再無妖魔敢行那屠城之事,世俗安康。
李元通臉上閃現出一絲敬佩:“書院是賢人所創,分院遍及東洲一百零八國,布見禮法,教養眾生,乃是全天下統統讀書民氣中的聖地。”
寧采臣舉著酒杯的手掌猛地一顫,杯中酒水灑落手背:“李……李兄此話當真?”
書成之日,浩然正氣直上九霄,突破萬裡白雲,書院四周八百裡,天花亂墜,地湧弓足。重傷頻死者重獲安康,身材衰弱者氣粗體壯,無數卡在關隘的武者修士是以而衝破境地……
寧采臣目光剛毅:“半月以後,我信賴本身必定會不弱於他們當中的任何人。”
寧采臣驚詫,滿心的不成思議。他之以是有這類信心,美滿是建立在人皇筆逆天的才氣之上。隻要在十五日內殺死幾隻大妖惡魔,進級二流妙手該當不是甚麼難事。
隻不過近二十年來,賢人閉關不出,******儒保護世俗,一百零八大學士跟從大儒分離各地,大明帝國當中儒道式微,這纔給了寺人可趁之機。
“前輩現在的身份是?”同為豪門學子,寧采臣看向他的目光中多了幾分親熱。
寧采臣為李元通斟上酒,獵奇問道:“李兄可否為我講授一下這書院環境,以及白衣秀士又是多麼稱呼?”
“太短。”李元通頓了一下,目光直視寧采臣雙眼:“那四人,一個二流妙手,三個三流妙手,任何一人都比你要強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