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乾,明德堂的女書院已經傳來朗朗讀書聲。自從公開招收女門生以來,這裡已經成為各地女子神馳的學問聖地。明天格外熱烈,因為第一批女門生即將畢業。
葉知秋展開信看,不由莞爾。本來湖州的絲綢作坊采取了明德堂女門生改進的織造體例,產量和品格都有顯著晉升。知府夫人特地寫信感激,還說要幫助更多女子來明德堂肄業。
葉知秋點頭:"不要把功績歸於我。是這個期間在變,是你們本身爭奪到了機遇。此後不管到了那裡,都要記著——女子一樣能夠報效國度、辦事社會。"
"那些女先生教得真好,"鄉紳說,"不但教孩子們讀謄寫字,還教他們養蠶織布、熬藥煮膳。我家閨女看了,每天吵著要來明德堂讀書。"
葉知秋笑道:"蘇蜜斯本就聰明,隻是貧乏機遇發揮。"
"你看這個。"蕭遠珩指著一份陳述,"各地分院也開端招收女門生了。西北分院還特彆開設了騎射課程,說是遊牧部落的女子也想來學習。"
"恰是如此!"蘇老爺感慨,"之前總感覺女兒無才便是德,現在才曉得是我們錯了。明德堂好,就幸虧不拘一格,讓天下英才都有闡揚的機遇。"
午後,女書院停止了一場特彆的課程揭示。各個專業的門生都要揭示本身的所學。林青雨帶領醫術班的門生演示鍼灸按摩;商學班的門生揭示賬目辦理和市場調查;蠶桑班的則帶來了本身改進的新式織機。
不但是醫術,女門生們在各個範疇都揭示出奇特的才氣。有人專研蠶桑織繡,改進了傳統工藝;有人研討賬目算術,成為商號的好幫手;另有人善於教養疏導,在鄉裡廣受恭敬。
"想甚麼呢?"蕭遠珩問。
"先生!"一個侍女倉促出去,"江南商會的蘇老爺來了,說要劈麵稱謝。"
一個門生站起來:"先生,我們能有明天,全賴明德堂不拘一格。"
揭示結束後,葉知秋調集女門生們開會。她環顧世人,感慨地說:"三年前,明德堂決定招收女門生時,很多人都說這是冒險。明天,你們用實際施動證瞭然女子的才氣。"
這一刻,她想起了本身年青時的經曆。當年如果冇有機遇學醫研易,她也不會有明天的成績。而現在,她正在為更多女子締造如許的機遇。
葉知秋點頭:"因為她們曉得,本身走的每一步,都在為厥後者開路。"
"說得對。"葉知秋點頭,"正因如此,女醫的存在尤其首要。你這份劄記,能夠在各地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