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本日又是如何了?我看這些新書刻的都不錯,夫子卻為何還要感喟呢?”一旁的劉文如也不解問道。
“書之,文選樓那邊,現在也隻能將我最後議定的三十二部書刻下,除此以外,我們家中,卻也冇不足錢大興刻版,持續刊刻其他冊本了。”阮元也向劉文如道:“這幾年你也清楚,我讓仲嘉在文選樓,為我和裡堂書作重新刻版,也就是這些《文選樓叢書》。但我最後之念,尚不在於我和裡堂這些書作。本是想著《皇清經解》未收之書,掉隊學子難以刊刻的佳作,我都幫他們刻一部分,總不能隻想著我本身吧?可本年仲嘉那邊把賬冊給我,我才發明,之前家中積儲,現在賑災、出捐、修書、助學幾近十年,所剩已經未幾了,這三十二部書還是能刻完的,但我客歲還寫了另一份書目,想著再刻三十部書出來,仲嘉說,這……這已經做不到了。冇體例啊,再如何說,幾個孩子,宗族那邊,還得留一部分炊產,剩下的……確切不敷了。現在看來,我一己之力所能做的事,確切還是不敷啊?”
顛末鴉片戰役的得勝,清王朝的威望,明顯也已經大不如前了。
“皇上,這……這也是冇體例的事啊?實在上麵的人想甚麼,主子還是能夠測度出一二的。現在彆說道府,凡是衝要之地的知縣,哪個官缺不是起碼六七個候補呢?如果他們在道府任上不能同都城禮尚來往,那隻怕很多道府之人,就一輩子也再難有升遷之日了。”僧格林沁也向道光答道。
太傅一職,秦漢之際便已有之,進入隋唐期間,太傅成為文官序列中的最高一級職銜,千餘年來皆是正一品之位。太傅本身常常僅為名譽職銜,但曆朝曆代文武百官,非功勳過人者,不能得授太傅。進入清朝,太傅與太師、太保二職一樣,合稱“三公”,但太師一職在清朝,就隻要遏必隆和鼇拜二人曾經得授,且二人太師之職在生前即被剝奪,終清一朝無一人以太師終老。其下便是太傅,有清一代,至阮元得授太傅之前,一共隻要範文程、金之俊、洪承疇、鄂爾泰、曹振鏞、長齡六人在生前得授太傅之職,阮元以後亦隻要潘世恩一人(彆的亦有人以為,乾隆教員福敏、年羹堯之父年高壽、杜受田之父杜堮曾得生授太傅,然此三人或因帝師之故,或父憑子貴,常常不被清朝士人承認)。而慶桂、董誥等人便隻得生授太保,其他清人多有歸天以後加授太傅者。生前即得授太傅,以太傅終老,又為清朝公認者隻要阮元等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