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眼看已是乾隆五十五年四月,間隔乾隆八十大壽隻剩下四個月時候,但這個時候,和珅卻一向愁眉不展。半年前他保舉湛露,卻被乾隆嚴詞責備,這件事讓他始終不能舒心。
和珅和彭元瑞將幾十篇庶吉人試卷一一對著看了,和珅尚且未答,彭元瑞已答道:“回皇上,臣覺得這篇試卷確是不錯,皇上擬為第一,臣冇有定見,隻是不知是何人所作?”
眼看阮元仍有不解,謝墉道:“你們也要清楚,眼下朝廷裡,和珅的權勢,是一日盛過一日,眼看他招權納賄,朝中翅膀越來越多,這些人刻薄以馭下,厚斂以奉上,耐久以往,隻怕大清朝廷,將有顛覆之虞啊。”
又過得幾日,翰林院的散館測驗成績公佈,位在第一的公然便是阮元,授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那彥成也授編修,錢楷則授予主事。胡長齡、汪廷珍、劉鳳誥三人是一甲進士,上一年就已授職,故而此次不再升遷。
謝墉道:“伯元,你初入翰林,與阿中堂並不瞭解,卻肯為了我的事,單獨上門拜訪。僅此一事,教員已經心對勁足了。你有才學,又是本性純良之人,故而教員在這些門生內裡,最看重的就是你。但你經曆世事未幾,隻怕都城當中,會有所不便……也罷,都城人事,教員也不善於,教不了你甚麼。但你需記著,凡與人來往,需求三思而後行。可不要學你身邊這位,動輒惡語相向纔是。”說著也看了楊吉一眼。
乾隆又往下翻著試卷,道:“這一篇……朕也曉得,那彥成的。阿桂有如許的孫子,也是後繼有人了。隻是他是大學士之孫,官職製定之事,就不需你等參與了。朕先授他編修,今後如有功勞,再行升遷不遲。”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常常也要統領六部,把那彥成臨時留在翰林,不去改部,也是乾隆擔憂阿桂權勢過盛之故。和珅和彭元瑞天然冇有貳言。
“夫人想得全麵。”和珅笑道。但這句話,也讓和珅有了彆樣的設法。
楊吉道:“老先生,莫非那阿中堂,也有識人不當之處嗎?傳聞那些小人誣告教員取士不公一事,就是阿中堂向皇上提及的啊?”他夙來心直口快,對不喜之人常常直言相斥,與阮元分歧。
“實在想來,皇上對你已是不錯。隻斥責你一次,卻未降你官職,想來皇上還是但願你今後能保舉些真正的人才。”馮霽雯固然對和珅在外的行動也不甚對勁。但想著畢竟伉儷情深,如果和珅並非成心為惡,就安撫他一番。“眼看本年是你四十歲滿壽,本年的壽宴,我幫你好好辦一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