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常日裡,哪怕是逢5、逢十的時候納蘭上門肄業,那也毫不準叩門而入,隻能等著每天出門采買東西的馮氏回家時,跟在馮氏身邊一起進院子,在書齋大門內裡施禮問安以後,得了水墨梅答應,這才氣走進書齋。
眼睛看著納蘭提在手中的淨籃,水墨梅眉頭微微一皺:“記得教過你的,外物不入書齋!你那淨籃裡,裝著些甚麼物事?怎可隨便帶入書齋?”
老話說得好,有徒弟教門徒越教火氣越大的,那叫對牛操琴。也有那徒弟教門徒一點就透的,那就得叫師徒相得!
悄悄地點了點頭,納蘭閃身先進了院門,還是是眼觀鼻,鼻觀心腸走到了水墨梅的書齋前,將挎在臂彎上的淨籃放到了一旁,這才恭恭敬敬地跪下施禮:“徒兒納蘭,給徒弟存候!”
這看上去就像是一支大號羊毫的淨塵,講究的就是拿著圓型的筆頭輕拂慢掃,靠著筆頭上纖細的植物毫毛之間摩擦時產生的吸力,漸漸把冊頁裡的書蟲子和揚塵灰吸到筆頭子上,倒是不毀傷古籍冊頁半分!
雖說兩支淨塵上麵攏共就六個筆箍,質料上也隻不過是些做八音哨兒時剩下的脆皮子黃銅邊角小料,可經洪老爺子的技術一捯飭,才頂針一半寬窄的筆箍上楞就是精雕細琢出來了鬆、竹、梅歲寒三友傲雪圖!
還不等納蘭說完,水墨梅已經朝著納蘭連連揮手:“本日連得兩件寶貝,心神已亂,那裡還能教你些甚麼?且先去,下回就學時再論其他!”
筆頭子上用的雪兔紫毫倒是剛巧了,去老官園逛遊的納九爺瞅見有人發賣幾隻用獸夾子抓來的雪兔,此中兩隻已然叫夾傷了腿腳活不了幾天了,也就順勢花了幾個小錢買了下來。連著謝門神家媳婦和幾個小女門徒,納蘭領著這些人趁著大中午天光最亮的工夫拿小鑷子一根根取下來雪兔身上貼著皮的紫毫,這才勉強攢夠了做兩支淨塵的質料。
微微點了點頭,馮氏一邊由著納蘭挽著本身的胳膊,一邊朝著院門走去:“請了同仁堂的大夫來瞧了,給開了個方劑吃了三劑,瞧著還真管用了”
有見地過這場麵作派的積年教書先生,當時就認出來這是蜀中古籍裡記錄的濾水之法,傳聞是諸葛武侯在征討孟獲的時候揣摩出來的淨水之法,可防士卒在田野宿營時因為誤飲汙水抱病!數千年傳下來以後,這體例在蜀中叫沙缸漏水,現在都另有些講究的蜀中茶社用這體例取水泡茶,隻是遠冇水先生這麼講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