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誌_第61章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女週歲,宮中陳晬盤,女獨取此玉,弄之不捨,因名弄玉。稍長,姿容絕世,且又聰明非常,長於吹笙,不由樂工,自成調子。穆公命巧匠,剖此美玉為笙。女吹之,聲如鳳鳴。穆公鐘愛其女,築重樓以居之,名曰鳳樓。樓前有高台,亦名鳳台。弄玉年十五,穆公欲為之求佳婿。弄玉自誓曰:“必得善笙人,能與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願也。”穆公令人遍訪,不得其人。

穆公自是厭言兵革,遂超然有世外之想。以國政兼任孟明,日修清淨有為之業。未幾,公孫枝亦卒。孟明薦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姦虎並有賢德,國中稱為“三良”。穆公皆拜為大夫,恩禮甚厚。又三年,為周襄王三十一年春仲春望日,穆公坐於鳳台觀月,馳念其女弄玉,不知何往,更無會期,驀地睡去。夢見蕭史與弄玉,控一鳳來迎,同遊廣寒之宮,清冷徹骨。既醒,遂得寒疾,不數日薨,人覺得仙去矣。在位三十九年,年六十九歲。穆公初娶晉獻公女,生太子,至是即位,是為康公。葬穆公於雍。用西戎之俗,以生人殉葬,凡用一百七十七人。子車氏之三子亦與其數。國人哀之,為賦《黃鳥》之詩。詩見《毛詩·國風》。先人論穆公用“三良”殉葬,覺得死而棄賢,失貽謀之道。惟宋蘇東坡學士有題秦穆公墓詩,出人意表。詩雲:

弄玉秦家女,蕭史仙處童。來時兔月滿,去後鳳樓空。

密笑開還斂,浮聲咽更通。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煙中。

穆公複問蕭史曰:“子知笙簫何為而作?始於何時?”蕭史對曰:“笙者,生也;女媧氏所作,義取產生,律應太簇。簫者,肅也;伏羲氏所作,義取清除,律應仲呂。”穆公曰:“試詳言之。”蕭史對曰:“臣執藝在簫,請但言簫。昔伏羲氏,編竹為簫,其形整齊,以象鳳翼;其聲和美,以象鳳鳴。大者謂之‘雅簫’,編二十三管,長尺有四寸;小者謂之‘頌簫’,編十六管,長尺有二寸。總謂之簫管。其無底者,謂之‘洞簫’。厥後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溪,製爲笛橫,七孔吹之亦象鳳鳴,其形甚簡。先人厭簫管之繁,公用一管而豎吹之。又以父老名簫,短者名管。今之簫,非古之簫矣。”穆公曰:“卿吹簫,何故能致珍禽也?”史又對曰:“簫製雖減,其聲穩定,作者以象鳳鳴,鳳乃百鳥之王,故皆聞鳳聲而翔集也。昔舜作簫韶之樂,鳳凰回聲而來儀。鳳且可致,況他鳥乎?”蕭史應對如流,音聲宏亮。穆公愈悅,謂史曰:“寡人有愛女弄玉,頗通樂律,不欲歸之盲婿,願以室吾子。”蕭史斂容再拜辭曰:“史本山僻野人,安敢當貴爵之貴乎?”穆公曰:“小女有誓願在前,欲擇善笙者為偶,今吾子之簫,能通六合,格萬物,更勝於笙多矣。況吾女複有夢征,本日恰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此天緣也,卿不能辭。”蕭史乃拜謝。穆公命太史擇日婚配,太史奏今夕中秋上吉,月圓於上,人圓於下。乃使擺佈具湯沐,引蕭史潔體,賜新衣冠改換,送至鳳樓,與弄成全親。伉儷和順,自不必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