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劉荊州心存漢室,即使筆跡冒充,也不會等閒出兵,既然出兵,便申明,劉荊州已經心存了反意,待我回京師稟明天子,我看這州牧重擔,劉荊州偌大年紀,怕是尷尬此任。”
曹操的悲劇,便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盟軍看似勢大,不過一群烏合之眾爾,各懷異心,勾心鬥角,說他們眾誌成城,當真滑天下之大稽,諸位且拭目以待,家父麾下,戰將不下千員,兵馬不下三十萬,全軍高低一心,又有雄關險隘,盟軍不出兵則已,一旦出兵,便離末日不遠矣。”當著這麼多人,董羿並不想透漏太多的資訊,免得傳到諸侯耳朵裡,不過,對盟軍的敗局,董羿倒是信心滿滿,這一戰,不打則已,隻要開打,董羿絕對會讓各路諸侯體味到甚麼是生不如死的絕望。
黃承彥龐德公司馬徽三人相互對望一眼,皆是一陣點頭,不管是蔡和,還是婁圭,乃至蒯良,輕而易舉就被董羿激出火氣,底氣不穩,氣勢不懂收斂,當著這麼多人,隻是徒增笑耳罷了。
“說的好。”不料董羿聽後,卻鼓掌獎飾,弄的蔡和一愣,“你還鼓掌喝采,我看你瘋了不成?你們董家死期將至,你還幸災樂禍,我看你腦筋有題目吧。”
蔡家蔡瑁、蔡仲、蔡和,水軍副將張允,蒯家的傑出才俊,蒯良,蒯越,劉表的至公子劉琦,侄子劉虎、長沙太守蘇代、華容縣長貝羽、幕僚韓嵩,校尉婁圭……另有幾位名傳域內的當世大儒,黃家黃承彥、龐家龐德公、水鏡先生司馬徽…聽完侍從的先容,董羿嗤之以鼻,當即嘲笑,黃承彥司馬徽龐德公,一看就是劉表請來的座上來賓,而非他劉表的帳下幕僚,不過是想給本身來個上馬威罷了,如許的當世大儒,他劉表,壓根請不動。
黃承彥幾人聽到這番話,全都一陣欣然,不管誰對誰錯,百姓百姓,怕是要遭殃了,起碼,董羿一番話,看的出來,很有憂國憂民之心。
“哼,滿口胡言,任憑你牙尖嘴利,也休想瞞得過天下人,各路諸侯眾誌成城,一心肅除民賊,若你所說不假,董卓心存社稷,他們為何要高舉義旗?”蔡和嘲笑著辯駁道。
“劉荊州入主荊州不久,可謂內憂內亂,不忍與各路諸侯產生間隙,本將軍內心明白,出兵也是無法之舉,若劉荊州保全大局,隻要把甘寧交給我措置,此事便可就此作罷,不然的話,為了保護天下安寧,家父隻好將統統兵變之人完整肅除。”
目光掃過在坐世人,董羿不得不對荊州的才俊愛護,荊州人才輩出,名仕雲集,實在讓人戀慕,劉表偌大年紀匹馬走荊州,還真選了塊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