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證明,她的這個決定是再精確不過的,即便代價是她每年都要多花幾千兩銀子來養著這些閒人,但卻為她博得了闔府高低的交口獎飾,可見這筆銀子花得值,固然她私內心,實在早已不耐煩那些個倚老賣老的老貨們比方於婆子之流多時了。現在君璃竟不知天高地厚,腳根都還未站穩,便迫不及待要去獲咎闔府的下人,她且拭目以待她會落得甚麼了局!
太夫人被二人說得神采更加的凝重起來,想到了這幾年日趨艱钜的家計,要說府裡的收益,實在並冇有太大的竄改,府裡也冇有增加太多人丁,如何這日子就會越來越艱钜起來?再一想到本身屋裡奉侍的人,的確太多了一些,有好些她乃至底子冇打過照麵,平常近身奉侍她的,都是如柳幾個大的,平心而論,本身屋裡真需求這麼多人奉侍嗎?
見太夫人已對此事上了心,君璃忙又道:“回祖母,撇開這些冇領到差使的且先不說,隻說那些領到了差使的,實在也底子要不了那麼多人奉侍。孫媳這幾日粗瞧著,每個主子院裡光大小丫環就有幾十人,還不連那些婆子們,婆子們也就罷了,那些丫環們過幾年都要長成了,又該到配人的時候了,待配了人後,又該生出人來,每年的月例糧米都是成倍往上漲,旁人瞧著倒是感覺我們府裡人丁暢旺,可也要看看是甚麼樣的人丁暢旺不是?”
容湛與君璃雖不曉得這些下人們誅心的動機,但多少也能想到幾分,且遠的不說,隻說他們本身的迎暉院內,便有丫環的家人是冇有領到差使的,太夫人若真聽了君璃的話命令放人出去,她們的家人天然也免不了,她們內心又豈能對君璃冇有幾分牢騷,自發得揹著人時,又豈會不與本身交好的丫環竊保私語幾句的?
太夫人停歇了一下本身滿腔的肝火,又揉著眉心深思了很久,纔對容湛與君璃道:“你們的設法是好的,隻實施起來,卻不是那麼輕易。罷了,今兒個我也乏了,你們且先歸去,等我細想過此過後,再做決計不遲。”
君璃忙回過神來,道:“祖母有所不知,現在府裡光冇有領到差使的,就有二百多號人,這些人大半都不事出產,每月隻等著公中派下米糧衣裳,那些稍稍上了年紀的人也就罷了,連那些合法身強力壯的竟也如此的混吃等死,孫媳說句不好聽的,這些人到底是府裡的下人,還是府裡的大爺呢?連主子們尚且要勞心勞力,他們倒先享起清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