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一夫點頭說:“邵氏的龍頭劇場隻租不賣。”
四十一家電影院同時放映一部電影,這在香港絕對是空前的盛況。
不過在1981年夏天,跟著銀行調劑存款利率,香港樓市泡沫被刹時戳破。樓市暴跌連帶著影響著股市,恒生指數也由1810點下跌到1000點擺佈。
已經相稱於邵氏大部分電影的本埠票房了。這類龐大的差異讓做了幾十年電影的邵一夫非常不適應。
黃家喜說道:“劉嘉良籌辦拍北宋楊五郎,被奸臣讒諂兵敗,削髮爲僧學得八卦棍,然後下山報仇的故事。”
李茂文俄然說道:“春節檔銀都院線會上《少林小子》,那部電影的票房應當不會低。”
張墨人問道:“那租又是甚麼代價?”
邵一夫最悔恨叛徒,對於惠英紅這類跳槽去夢工廠的演員冇有好印象,他神采不悅道:“邵氏就冇有女演員了?劉嘉良如果在邵氏找不到合適的演員,那就讓他去無線台挑!”
而在程龍與林清霞的強大號令力下,連絡嘉禾與夢工廠兩家公司的發行才氣,另有康劍飛這個吸金導演的影響力,《致命快遞》的首日票房竟然是463萬。
但現在隻提了一句惠英紅,就被邵一夫直接反對,黃家喜也隻能息了這個動機。
又是那一套江湖恩仇戲!
但邵一夫對於影視奇蹟的酷愛,絕對比康劍飛更加純粹。當年邵家幾兄弟但是賣祖產來拍電影,邵一夫為了去美國買設備,更是差點因海難死掉。
說實話,本年邵氏出品的電影也不是冇有亮點。像王經導演的《青蛙王子》,票房足足有1500多萬,這多少給了邵一夫一點持續對峙的但願。
接下來就是中英香港構和,第一輪構和的時候,恒生指數從1000點跌到600多點。以後恒生指數垂垂上升到900多點,不過本年夏天的時候,再次跌回600多點,現在也才上升到800點擺佈。
張墨人的確就是在胡攪蠻纏,邵一夫也懶得再跟他回嘴,隻說道:“1億5000萬。”
在香港經濟飛速生長的同時,僅僅才三年的時候,恒生指數就從383點飆升到1810點,那幾年炒股的人隨便買隻股票都能賺翻。不但如此,當時的房價也高得嚇人,幾近是現在的兩到三倍。
“邵爵士,5000萬不能再多了,”張墨人佝僂著身子,看起來有點向邵一夫低頭的模樣,但他的語氣卻非常不客氣,“你也曉得,g產黨跟英國的第三輪構和都已經開端了,但香港題目卻一點處理的征象都冇有。萬一到時候打起來,康先生買下那麼多電影院,豈不是白送了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