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劍飛哪會放過這類拉近兩人乾係的機遇,他拿出本身隨身照顧的一個陶塤說道:“本來帕特裡克先生喜好音樂,這個陶塤是我親手製作的,如果您不嫌棄的話。就請收下這個見麵禮。”
35年前,年紀悄悄的卡爾帕特裡克以新手身份插手馬丁院線公司,他仰仗著本身超強的才氣和手腕。隻用了三年時候就成為馬丁院線公司的總經理和董事。以後的二十多年,卡爾帕特裡克將馬丁院線公司從一家小院線,逐步運營成全美排名前十的大型院線公司。
“好的,先生。”放映員回聲道。
康劍飛這才搞明白,笑道:“本來當時帕德裡克先生也在音樂廳,早曉得我當時就聯絡你了。”
“是嗎?真是太短長了。”邁克爾略微驚奇道,明顯伯恩施坦的名字還是能唬人的。
康劍飛心中感慨:美國就是不一樣,隨便一出口就是100塊熒幕。香港的三大院線打得那麼熱烈,影院數量最多的嘉禾院線一共才19家影院。
康劍飛大略的算了一下,100塊熒幕固然多,但馬丁院線都是小型社區影院,1000座以上的影院都冇幾家。遵循每塊熒幕均勻800個坐位來算,每天放映三場,就算場場爆滿,每天也就48萬的票房。
兩人說話之間,熒幕上東方夢工廠的片頭動畫已經開端。當音樂一想起,帕特裡克父子就被那片頭給吸引住。
從一個淺顯的放映員,一點點地生長為購片員,長年馳驅於美國的各大電影公司。再到厥後。他成為一家影院的經理,然後又成為整條院線的總經理。
如果談得攏的話,那麵前這位就是本身的朱紫啊。康劍飛熱忱地與卡爾帕特裡克握手道:“帕特裡克先生你好,見到你很歡暢。”
也就是說,卡爾帕特裡克最多也隻給他17%的票房分紅。
或許在這位白叟內心。馬丁院線纔是最首要的,比母公司富卡實業都更首要。到了來歲,他更是處心積慮地從其他股東手裡買下院線公司的股分,以本身兒子的名字為院線定名。並將其慢慢做成全美第四大院線。
馬丁院線和那家發行公司都是富卡公司旗下的企業,而卡爾帕特裡克則是富卡公司的副董事長和總裁。這類事情天然是他說了算。
卡爾帕特裡克道:“我當時也冇推測,你不但是個音樂家,並且還是個電影公司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