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不落帝國_第152章 高昌的衰落和中興(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個優惠的貿易政策還是張博看在高昌具有海量礦產和資本的前提下,和北方礦業合作推出的一個貿易促進打算。畢竟完成任務需求很多錢。貿易利潤的部分分流和北方礦業的分紅也很可觀。信奉佛教的古國高昌在給穿越眾和張博的映像上要遠遠強於強盜風俗的西夏拔擢高昌也合適穿越眾將來的西方計謀。敷裕繁華的高昌也是進擊黑汗和西夏的一個首要盟友。

幸虧50年前黑汗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東部和高昌交界的東喀喇汗國和西喀喇汗國打生打死,相互何如不了對方,局勢開端穩定下來。西喀喇汗國成為了塞爾柱突厥王朝的附庸。東喀喇汗也名義上臣服於塞爾柱。邊疆戰役根基停歇了。

這類本身造血的要求也讓穿越眾對張博的格式有了新的熟諳。比擬師兄們不竭要求撥款和輸血的行動,張博彷彿是穿越眾眼中的同類人。固然師兄們的做法也會在前期產生龐大的經濟效益和計謀上風,但是前期投入的龐大(基建、築城、建船埠港口都是投資大見效慢的)和少的的不幸的貿易支出在張博的直接走國度層麵大搞互補姓大宗外貿的格式麵前就黯然失容了。

高昌回鶻王國期間,多種宗教並行,王室初期信奉摩尼教,後改信佛教,公眾則大多皈依佛教,同時亦有很多人信奉景教,拜火教、玄門、薩滿教亦有信眾。高昌回鶻主動生長與周邊政權的乾係,於遼太祖七年(913)入貢於遼。天讚三年(924),遼太祖西征,“遣兵逾流沙,拔寶塔城,儘取西鄙諸部”。隨後,遼於北庭置監國太師。遼聖宗於北庭築可敦城,屯以重兵,高昌回鶻遂為遼之屬邦(同時也稱臣於宋),遼設高昌大王府以皋牢之。不過,高昌回鶻與宋、遼的這類臣屬乾係隻是情勢上的,而實際上仍保有讀力職位。

高昌回鶻在吐魯番盆地定居今後,其生長起來具有西域的特性的綠洲灌溉農業、畜牧業以及手產業的出產,都已根基上擺脫了疇昔在漠北期間以遊牧為主的內容。

在貿易上,從其和東方貿易的來往頻繁能夠看出貿易之發財。回鶻人多到遼南京做買賣,長於辨彆珍寶。也常到遼上京停止貿易,遼朝特彆在上京南城設立”回鶻營“作為居留地。與五代、北宋也停止貿易。向宋的洛陽、開封源源不斷地運送馬匹,此中最大的一次是元豐八年(1085)將戰馬約240匹送抵開封。又如棉布(白布)一項,後周廣順元年(951),一次運到開封的就達1329段,(數量也就一車皮,還不敷百萬人丁的東都城一天的消耗量)這也申明當時本地植棉業還很不發財和高昌的產能有限。這類貿易僅僅隻是偶爾的上層豪侈品貿易和小批量私運貿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