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鼓告官署,乃是參與國政,狀告之人,必須提出與訴告呼應的國策。若不然,這登聞鼓豈不每天都要吵死。
“奴婢狀告大理寺,恰是因為現在的大理寺,鬍子眉毛一把抓,底子是一團漿糊。奴婢鄙見,大理寺該擴大抵例,增加兵力,規複前朝的五城兵馬司。官員分地區統領,將洛京的案子遵循輕重水平分門彆類,比如凶殺案、擄掠案等性子嚴峻的,可歸類為刑事案件;郊縣村民常常丟牛丟豬,這類歸為民事案,分組措置,有的放矢,以便更好保持洛京的長治久安。奴婢說完了。”
但是,跪地之人不過是個小丫環,年不到雙十,能提出甚麼治國良策。
鄭大人拱手道:“但憑王爺安排吧。”
太後輕歎一聲,先帝的兄弟就剩下這一個偶然塵俗的,甚好,甚好。
其他幾位大人你看我我看你,還真不知如何安設合適。
幾位會審官都點頭承認。日頭開端西移了。
幾位審官卻都是熟行人,個個伸頸側目。一個下人,如何曉得這麼多。
“還早,再等等。”
太後聽得他如此說,不好再勉強。“那就依你吧,記得經常返來看看哀家。”
都城的巡防現在在羽林衛手上,大理寺冇有入體例的兵馬。所謂入體例,就是能兵戈能出戰。若遵循她之言,大理寺卿可就不是文職了。
世人皆覺得,元王爺先行一步是同皇上稟報公判的景象。但元王爺進宮後,先去福壽宮見了太後。福壽宮的廊簷下點滿了橘色宮燈,看起來美不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