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朝陽_第44章 根本(求推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唐浩然搖點頭,先看著宋玉新,隨後又把視野投向史騰閣,笑說道。

在宋玉新看來,去台灣就即是飛出了都城這個鳥籠子,那是要去台灣辦大事的,辦新政,如果辦好了,不但唐浩然能名看重史,即便是他宋玉新,將來也有能夠晉一方大吏,在宦海苦等這麼些年,圖的不就是這類機遇嘛!

“可,可這朝鮮終為外藩,這辦新政,要靠朝鮮人、乃至就連練新軍,也要靠朝鮮人,歸根到底,還是給朝鮮人辦事,如此一來,我等又焉能為朝鮮辦差?”

“還能如何樣!”

“這……”

“估計還得靠你殖產的本領,不然,統統皆是空談!”

於心間思考的時候,李光芒卻在一旁苦笑道。

瞧著唐浩然,李光芒不無當真的說道。

時不待我啊!

“朝鮮的財力是彆想了,朝鮮年入不過四百餘萬兩,本國用度尚且不敷,其國之瘠民之貧,遠甚於國朝,便是極儘壓榨協餉新軍亦極其困難,想要於朝鮮辦事……”

迎著世人的目光,或是安撫世人亦或是安撫本身,唐浩然吐出了這麼一番話來,在返來的路上,對去朝鮮的諸多利弊,早就一一想了個通透。

唐浩然的話隻讓四人無不是同時一愣,朝鮮!

是啊,下一步如何辦,這纔是最首要的,從丟了湖北的差事,來了京,本身謀的、想的不就是外放嗎?現在好了,終究外放了,雖說有些不儘人意,可畢竟這駐朝大臣也勉強算是“一方大員”,另有甚麼不滿足的。

聽了唐浩然的話,李光芒點頭附和之餘又接著說

在來的時候,已經想了兩個多鐘頭的唐浩然判定的一咬牙,道出了本身的籌算。

“雖說朝鮮是個是非之地,可如果論起權來,駐朝大臣權力之大,遠超你我設想,現在朝廷既授以全權,乃至斷行國王廢立亦無不成。”

宋玉新驚呼之餘又是大聲叫喚道。

遵循先前幾人商定的主張,不是忽悠著皇上同意在台灣試行新政嗎?

“朝鮮雖說國小民貧,可如果想些體例,倒不是說不成為,說到根子上,富源之道不過四個“殖產興業”罷了,關頭是如何做,如何去做,不過這殖產興業需求本錢,這本錢朝鮮那邊拿不出,朝廷不成能給,全得靠我們本身!”

“朝鮮大要上看似不是個好去處,可卻也有他的好處,倒不是權責之事,而是朝鮮是為外藩,普通言官斷無插入外藩之理,於朝鮮辦起事來,所掣者唯總理衙門以及北洋大臣那邊,這倒是處所一省所冇法比擬,且處所上好處盤根錯節,試行新政又豈是易事?可於朝鮮,子然倒是外人,天然無需顧忌太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