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朝陽_第38章 北洋大臣(求推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他唐浩然去辦,反倒於我們無益,不管是他試行田畝地稅也好,亦或是創辦新式書院也罷,縱是現在京中清流在翁常熟的運作下,雖是分歧,力主籌辦新政,可歸根到底,那些清流當中大多數卻完不知洋務之重,待到唐浩然於試行新政後,稍有差池清流諸人必然群起而攻之,屆時即便是翁常熟亦很難護之,而以唐浩然陋劣資格,出任一省巡撫,原就有人不滿,這新政……”

可如果唐浩然於一地辦成了新政,豈不就全成了翁同龢的功績?進而令其儘享新政之名,從而於將來得掌新政?

他們覺得本身是後黨之人,可若非帝黨一味相攻,本身又豈會投奔醇王,趟這池子渾水!恭王,如果恭王能重新出山的話……念及昔日與恭王等人的合作,李鴻章如何能不記念過往。

李鴻章的眉頭微鎖,雖是奪目如他,這會卻也墮入了擺佈難堪間,一方麵,貳心知大清國需求不是他疇昔那般擺佈糊裱,撐出個模樣來,這時勢需求大清國辦新政,而另一方麵,他卻又偶然讓翁同龢之流主持新政,那群歪和尚能把那經完整給念歪了。

可如果他辦成了,又豈能為本身所用?想到本身費經心機方纔把其挖至都城,正待熬鷹的時候,卻被翁常熟拉了疇昔,李鴻章又豈能心甘,更何況他焉不知盛宣懷這段日子在慶王那邊使的把戲,若非如此,慶王那邊又豈會不顧及本身的麵子。

“荃帥,實在這事也簡樸,既然他翁同和敢為天下先,就讓他為去,比及諸清流因台灣新政自相殘時,翁同和自顧不暇時,我們再和疇昔一樣,一舉把這新政奪過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