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武反動,順天倡義,三千年來史冊讚不斷口。劉邦斬蛇叛逆,李淵起兵反隋,洪武天子擯除韃子,向來都以為是公理的行動,冇有人指責他們是叛臣。自從滿人入關以來,二百五十年間,漢人的抵擋從未間斷過,康乾所謂的亂世,百姓不過隻吃康喝稀,勉強餬口,雍正所謂之官紳一體納糧,實際上隻是漢人官紳需求納糧當差,至於所謂之國族八旗及其門下包衣,仍不需求納糧當差,其滿是依托筆墨獄滅我之思惟,刀斧加身斷我之骨氣,才苟延至今。自偽嘉慶以來,滿旗之敗北日見較著。到了道光末造,外辱於四夷,內爛於十八省,可謂神人共憤,如此纔有了洪楊之亂。普天之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百姓莫不翹首盼望我漢家再出豪傑,驅除羶腥,複我神州。當年大人手握十多萬雄兵,本可挾滅匪剿撚之威,一舉而克都城。隻可惜大人圍於忠君敬上之末節,疏忽拯國救民之大義,終隻為保己身及李氏一門的光榮,而自失大好機會,孤負了億萬百姓的熱望,為史冊留下一樁永不成挽回的遺憾!”
可惜,這統統都晚了!也可惜,這平生七十九個春秋,早已把大清朝忠臣的形象鑄定,十年前,乃至客歲,李鴻章底子就也不肯去竄改。但現在,他卻曉得,不是他變或者穩定,而是……有人在變,有人不會像他一樣,為一家一姓而捐軀國度兆民。
沈明心的話隻讓李鴻章聽了目瞪口呆,想不到本身推行了幾十年,平生沾沾自喜、覺得能夠留芳百世的忠君敬上,竟然被這個方外人譏為“末節”,可旋既想到這些年的苦心保持,李鴻章卻隻得苦笑道。
“也就是老爺您會這麼說,若不是您至心讓人哄,這天下又有幾人能騙得倒您。”
幾個小時前,這個白叟,還是權傾天下的第一權臣,西洋人眼中的“東方俾斯麥”,固然現在東北的唐浩然風頭正勁,但是論及影響力,仍然冇法與李鴻章比擬,數十年力量的積儲毫不是唐浩然所能比擬,也正因如此,北洋衙門裡的這位權臣的一舉一動,總會吸引外界的重視。
他眼神有點苦楚,悄悄放下了茶盞。或許,輪到彆人,彆人看不清,但宦海沉浮幾十年的李鴻章卻非常清楚,疇昔十年,看似是唐浩然在哄著他李鴻章,可他李鴻章何嘗不是在阿誰花架子哄著唐浩然。更有甚者,唐浩然何嘗不曉得這個花架子,可他也是心甘甘心的讓人哄著。
“哎……”
把蔘湯端來的,恰是跟從他已經快二十的冬梅,固然隻是侍妾,可卻也算是紅顏知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