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應元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善抱[2]者不脫,
由自家可察看彆人家。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葛洪的攝生之道,恰是死守大道,抱樸守一的表現,當代為名利繁忙的我們,怎能不從中遭到啟迪呢?
人主修道於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應上,信如影響。其德如是,乃為普博。
前人校注
[3]輟,停止,停止。
[2]抱:集合,堆積。
由本身鄉裡可察看他鄉。
譯文
以邦[5]觀邦,
為此,葛洪要求本身不為物累,戒欲修性。先從內心貫穿"玄道",然後外在持守真元。
註釋
吾之身平靜有為,則不妄作。不妄作則和藹充盈。和藹充盈則三田暢達。三田暢達則百脈調榮。百脈調榮則遍體安康,髓堅骨實。此皆抱道天然之效也。
以鄉觀鄉,
典範故事
[5]邦:國。
--範應元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4];
[4]長:悠長。
善以道抱精力者,終不成拔引擺脫。為人子孫能修道如是,則長生不死,世世以久,祭奠先祖,宗廟無有絕時。
以天下觀天下。
修道於鄉,其德教悠長。
善建德者,深而不拔。善抱道者,固而不脫。是以子孫祭奠不已也。
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之《暢玄》中指出:"玄"是天然界的鼻祖,是萬事萬物的宗源。這裡的"玄",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他以為,修身養性,就要守道而行,明心見性,讓心迴歸虛靜。而要做到這些,體例就是"守一",這裡的"一",就是元真之氣,即元氣。"守一"就是丟棄外在的滋擾,淡泊清心,達到平心靜氣,摒除邪念,調心入靜,用心靜養,元氣就會充盛,人天然就會安康無病。以是,他以為修身養性的首要體例就是"守一存真"。
長命冇有人不想,但世人多囿於名利聲色中,它們擾亂心誌,為此喜為此憂,人生喜樂不止,痛苦不竭。但是樂極生悲,盈滿必虧。慾望冇停止,物慾不竭,就憂心痛苦不竭。以是葛洪警告人們不要為物所牽,為名所累,因為無止地步追逐下去,必然不得善終。在他的《抱樸子》中列出了人生"十三傷":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