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開元末年,承常日久,國度無事,唐玄宗喪失向上求治的精力,因而縱情享用,驕奢淫逸,迷戀美色,嬌寵楊玉環,荒廢朝政,導致外戚專政,海內衝突日趨激化。

以是賢人自知而不自發得是,自愛而不自發得崇高。

解讀心得

[1]威:權威。

--司馬光

唐玄宗驕奢淫逸失權威

3.人都是有自負自愛的,人都有本身的自治才氣,以是辦理者底子不必強加辦理,隻要充分尊敬和信賴員工,給他們充足的生長空間,就能做到相安無事,極大地闡揚員工的才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民不畏威[1],則大威[2]至。

自心神明樸重忘我,威不成犯,深可托畏。此有道者以是循天然之理而無不敬,不敢妄為也。

4.一小我隻要自負自重自愛自知,才氣獲得彆人的尊敬和戀慕。

--範應元

典範故事

途中,兵士饑疲,六軍心抱恨氣,不肯持續行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率兵請皇上殺掉奸相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此時,唐玄宗懊悔交集,已經有力庇護楊家人。

譯文

註釋

謂心居神,當寬柔,不當急窄也。人以是生者,以有精力。唯獨不厭精力之人,洗心濯垢,澹泊無慾,則精力居之不厭也。

當群眾不害怕統治者的權威時,那麼就傷害了。

是以賢人自知不自見[6],自愛不自貴[7]。

[2]威:同危,傷害。

[5]厭:討厭,膩煩。

然後,唐軍兵分二路,唐玄宗入蜀,因為情勢所逼,他不得不讓位於太子李亨。今後權威儘失,開端了本身孤傲苦楚的暮年……唐玄宗前期,因為縱情聲色,背道而馳,激發了安史之亂,終究陷本身於危局,差點丟了性命。這恰是"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的表現。

--河上公

不久,叛軍又攻破潼關,直逼唐朝的都城長安,唐玄宗大驚,在淩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北23裡)。

心者神之所居,身者氣之所生。神情同出於道。人之應用,非神情則不能生矣。神情不成斯須而離。神清則氣爽,氣濁則神昏,故常當虛靜以存神,謙柔以養氣,循天然之理以應物。

[4]厭:即壓,壓迫,梗阻。

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趁唐朝廷內部空虛敗北,結條約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構成近20萬雄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名起兵,一起南下,所向披靡,一年後步隊強大,直接威脅唐朝政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